第3頁(第2/3 頁)
&ldo;孤年紀尚幼,朝中諸事天下萬民還要仰仗諸位,不知孤今日令旨是否得宜?&rdo;說完李慕君用清靜的眼神掃過季雍和楊士誠。
季雍見李慕君一番言辭作為,不偏不倚沉穩老練心裡感動不已,他躬身啟奏:&ldo;殿下雖在沖齡,卻早有沉穩賢達之名,今日處事大有太宗文皇帝之風。&rdo;
季雍說的這位皇帝是大夏第二代皇帝,為君處事氣定神閒舉重若輕。當初他的庶母弟弟靈郡王深受皇寵,文皇帝太子位岌岌可危,然而他卻依舊穩得住。最後太宗皇帝,等靈郡王不可一世滿朝跋扈,領當時的鎮國公和勇侯埋伏拿下,率文武重臣到御前一一清算。
逼得開國皇帝退位才保住靈郡王一條性命,封在西境偏遠之地,無詔不可還朝。
從李慕君進來到現在,處事確實沒有不妥的地方,楊士誠也跟著讚譽:&ldo;殿下確有太宗之風,實在是皇天庇佑萬民之福。&rdo;
太宗文皇帝,文武全才上馬可安邦下馬能治國,開創了大夏盛世,李慕君實在不敢與之相比。
&ldo;兩位卿家過譽了&rdo;說完她轉身問旁邊一直不語的蘭皇后&ldo;母后以為如何?&rdo;
蘭皇后進來便一直端坐不語,這會李慕君問了,倒是微微一笑:&ldo;殿下睿質天成,由大行皇帝親自教導,殿下處事哀家再沒有什麼不放心。&rdo;
這便是全力支援,楊士誠沒有料到蘭皇后會這樣,按理不是親生的怎樣也要壓制一二才對。
楊士誠猜不到,李慕君倒是很明白,只要不傷及蘭家利益,皇后都會全力支援她,好讓她安心生下蘭家的孩子。
今天季雍和皇后都全力支援李慕君,而李慕君表現也是進退有度,楊士誠不再遲疑站起來躬身啟奏:&ldo;先帝大行,國不可一日無君懇請殿下早日即位。&rdo;
話音剛落,其他大臣一起站起來躬身齊聲啟奏:&ldo;請殿下早日即位以安民心。&rdo;
李慕君臉色平靜,她明白楊士誠的用意,自己登基了,他便是名正言順的輔政大臣,和現在不同。
&ldo;父皇駕崩尚未大殮,孤心中悲痛難忍,此事容後再議。&rdo;
李慕君要等一等,等到季賢達回來,或者將要回來的時候再登基這樣才好平衡。楊士誠聽了雖然遺憾卻也無法反駁,當年太宗文皇帝明明是逼宮,為了好看也是大臣們再三懇請才登上皇位。
文華殿裡的事情忙完,李慕君陪同蘭皇后到了坤寧宮用晚膳。
&ldo;殿下這些日子太過憂傷辛苦,哀家命熬了人紅棗銀耳羹。東西雖然普通卻最是平和滋補,哀家問了錢太醫,殿下正在長身體這個最適宜。&rdo;
&ldo;母后費心&rdo;李慕君帶了點敬意點點頭,旁邊的宮女手託金盤呈上碗盞。
金盤裡的青花瓷碗並不大,堪堪不過一拳,外壁飾纏枝蓮花勾畫婉轉流暢。大紅的棗子熬透的銀耳,甜甜的羹汁,在瑩白如玉的碗裡誘人胃口大開。
李慕君手持細瓷勺慢慢用,每次吃完便可以看見細瓷勺裡一朵美麗的青蓮。按理她是太子,宮人應該用龍紋的餐具呈上來,她知道太后這裡就有一套九龍鬧海的瓷碗。
當然宮人用纏枝蓮花也不是輕慢她,一則不是正式場合也沒有那麼多講究,二則怕是蘭皇后知道她喜愛蓮花,故意投其所好。
李慕君臉色平靜的小口進膳,若她是男子熙和帝留下的朝局,對她而言並不難穩住。可惜她是女孩兒,還有把持後宮的皇后等著她生下蘭家子嗣。
蘭皇后耐心的等李慕君用完,揮退宮人才開始說:&ldo;哀家說過殿下睿質天成,殿下理事哀家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