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講道理的官家(第2/2 頁)
而汴京城內的百姓和年輕的讀書人又代表著整個大宋王朝的百姓和讀書人。
他們這輩年輕的讀書人,看問題很透徹,有功該賞、有錯則罰,沒有誰是皇帝殺不得的,只要理由充分,不是濫殺無辜就行。
所以民心和輿論也在趙欽這一方。
至於朝堂上,雖然許多官員暫時沒有什麼表示,但其實心下暗爽。
特別是一些主戰派,早就對童貫、王黼這些只知道壓榨百姓的贖買派和主和派不滿了。
這次童貫被殺,他們雖然也會為自己今後的保障感到一絲擔憂,可其實心裡也明白,如今的大宋朝,不殺幾個人是不行的。
而且,他們也看得出來,這個官家不像是嗜殺的暴君。
只要他們不和官家對著幹,好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官家應該也懶得找他們麻煩。
所以趙欽在朝堂上也並不缺少支持者。
此外,在京師之外還有種師道、劉琦這些名將,趙欽相信他們對自己的做法是絕對支援的。
其實趙欽心裡很清楚,且不論輿論民心和朝堂之上對他的支援,單單是隻要把軍事力量牢牢地握在自己手裡,那這些官員就翻不出什麼花來。
因此,趙欽完全不慌。
更何況,他又沒有濫殺。
在趙欽看來,像童貫這種誤國誤民的奸臣,死一百次都不夠。
那些朝廷大臣,卻為了一己之私,藉此事發揮,實屬腦袋被門擠了。
這些腦袋腐朽計程車大夫,真是被慣壞了,他們似乎是忘記了。
他們的權利既然是來自皇帝,那皇帝自然也就可以再收回去。
不過趙欽並沒有打算處置他們,說到底,他們不過是一群過慣了太平日子的文官,被嚇到了也很正常。
並沒有犯什麼十惡不赦的大錯。
於是,趙欽對此事採取了冷處理。
這些大臣來找他,他能避則避,實在避不了的,趙欽也會盡量耐下性子給他們說道兩句。
大意是並非朕要殺他童貫,而是他童貫實在作惡太多,於國於民都是有大罪之人。
朕殺他,也實屬無奈之舉。
同時,又對這些人一番安慰,眾卿都是赤誠為國之人,又何需擔心刀斧加身呢?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更何況這放低姿態的還是高高在上的官家。
因此大家這下也不好說什麼了,再說下去,好像反而自己不是那赤誠為國之人一樣。
甚至有的官員,轉而開始站在了趙欽這一邊,勸其他還在為此事鬧騰的官員不要無理取鬧,要理解官家的苦心。
至於那些非要在趙欽這胡攪蠻纏的,則都被禁衛軍拉出去,攆回家去了。
如此這般沒幾天,這個當初所謂的“反殺聯盟”也就只剩下寥寥幾人,很快便散去了。
對這次事件的處理,趙欽心下還是很滿意的。
不是所有事,都必須要靠殺戮,才能實現。
當然,趙欽也沒有想到的是,經此一事,他反而又收穫了不少大臣的支援。
因為他們發現,這個年輕的官家,是個講道理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