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第1/2 頁)
&ldo;在宣佈論文獲獎名單前,我先宣讀一下不久前我們所做的一項調查結果,調查內容是當我們在火星上建立起基地後,誰願意移民到火星上。結果是我們共收到3127萬人的報名,從分類情況來看,受過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人在申請人員中佔71,從性別上看,女性比例達到了61,而超過60歲的人又佔了73。這說明瞭什麼問題?說明瞭女性對對建立新生活的渴望,說明她們更願意去冒險;說明瞭我們這些超過60歲的人們,在面對今後漫長的生命,不願意甘等寂寞。這好像我們在坐的會員,有80的人都超過了80歲,但對探索新的領域卻有著超過年輕人的心態。&rdo;說到這裡,程邵育秘書長捏緊拳頭放在胸前。講話引起了會場一陣鬨動聲及掌聲。
&ldo;現在我宣佈2050年獲獎論文名單;《蜂窩狀核子發動機工作原理》獲一等獎……&rdo;
主席臺後的超大螢幕上翻動顯示著獲獎論文作者的簡介,而張才儒則隨著程邵育秘書長的宣讀從電腦中調出每一篇獲獎論文。計有7篇論文獲得二等獎,36篇論文獲三等獎,156篇論文獲鼓勵獎。自己的《利用系統工程建立火星基地生物圈的設想》論文獲得三等獎。張才儒自己能夠獲得三等獎感到滿意,雖說在這之前他就知道了評獎結果,但也清楚評選出獲獎論文的程式是相當可靠的,評審委員會由308人組成,這些人是每年評選前,從6843個有評選資格的航天協會會員中隨機挑選出308人組成評審委員會。
在報出自己的論文獲得三等獎後,關殿玉從前面座位上轉過身來,微笑著對張才儒說:&ldo;祝賀您!&rdo;張才儒點點頭表示接受祝賀,實際上張才儒對自己的論文獲不獲獎到沒感到有什麼區別,他想的是如何實實在在地讓人類在火星基地上生活在一個靠自身迴圈的生物圈內。
獲得一等獎的論文作者已開始宣讀論文,根據會議議程,上午將由獲得一、二等獎的論文作者宣讀論文,關殿玉介紹太空人的訓練情況;下午則是由執行這次飛船發射任務的專家組部分成員介紹發射前的準備情況,並回答與會者提出的問題。明天將由一輛專列將參加會議的1千多人送到渤海灣的北面,觀看我國的超級工程,攔水壩長達142公里的蓄水庫。
在一、二等論文獎的作者宣讀完各自的論文後,張才儒隨同其他三等獎論文作者上臺領過獎。待張才儒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時,程邵育秘書長宣佈由關殿玉介紹太空人目前的訓練情況。
當關殿玉走向將臺時,他那高大的身材,健壯的體形立即引起會場上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關殿玉一發聲,宏亮的聲音立刻響徹整個會場。
&ldo;各位專家、學者你們好!首先要謝謝你們邀請我到這裡來談一談我們的訓練情況。我們這一批專為登上火星而訓練的太空人隊伍是從五年前開始集訓的。這些訓練包括了體能訓練,飛船的操作訓練、心理適應性訓練,救援訓練及等上火星後的探測程式訓練。目前這五項訓練均已完成。在這五項訓練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一年前為期八個月的封閉性訓練,這八個月的訓練,是完全封閉在同即將發射的飛船一樣飛船中進行的,除了能感受到重力之外,一切都與飛船在太空中飛行的環境一樣。我們在飛船裡要製造氧氣,要將排洩的東西及廢棄的食物重新利用起來。而且我們還要不斷地排除由電腦模擬出的故障,因為當我們到達火星附近時,從地球上發出的任何一條指令到達飛船上最短要要花費3分多鐘的時間,而我們在距地球最遠處,資訊傳遞的時間將近二十分鐘。因此當飛船出現緊急故障時,依靠地球上的救援而獲救的可能性是零,我們必須依靠自己。而在這一點上,我們的飛船設計師及航天界的專家們考慮到飛往火星的路途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