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第1/3 頁)
曾參加過十幾次彼得伯格會議的西班牙索非亞皇后的確令人放心,她表示自己從不發言,並宣稱,這樣一個運作&ldo;相當機密的圈子&rdo;並沒有所謂陰謀的企圖,而只是一個嚴格規定不許外人介入的私人聚會。
無論它是什麼,其教會式權利組織結構,其做出的重大決定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所有這些都遊離於民主體制監控之外的事實,不能不令人感到不安。
冷戰仍在繼續
彼得伯格第一次會議於1954年5月在荷蘭奧斯德貝克的彼得伯格酒店(會議由此得名)舉行,以荷蘭女王王夫伯恩哈德&iddot;祖爾&iddot;利博(bernhard zur lippe)的名義,邀請了上百位銀行家、政治家、工業家、國際金融家:丹尼&iddot;荷雷(denis healey)、朱瑟夫&iddot;瑞丁格(joseph retr)、大衛&iddot;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朱瑟夫&iddot;朗斯(joseph ns: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前主席)和保羅&iddot;馮&iddot;茲蘭德(paul van zeeland:比利時前首相)。
在冷戰的背景下,會議試圖透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實施大西洋主義者的影響力,以鞏固美國與西歐的合作關係,同時建立一個面對蘇聯入侵的西方聯盟。直到1976年,彼得伯格主席一直由荷蘭女王朱麗安娜的丈夫擔任。購買洛克西德飛機受賄醜聞迫使他離開主席一職,當年會議被取消,大衛&iddot;洛克菲勒接替他的職務。
第二年,1977年4月21‐23日,會議在英國的託基舉行,由英國前首相、蘇格蘭人阿萊克&iddot;道格拉斯&iddot;侯姆爵士(sir alec douglas ho)擔任主席。4月4日,《每日鏡報》曝光與會者名單:大衛&iddot;洛克菲勒、亨利&iddot;基辛格、還有法國總統吉斯卡爾&iddot;德斯坦,他最後放棄出席。根據4月13日出版的《綁鴨報》的報導,其他受邀者還包括:赫爾穆&iddot;史密特(het schidt)、斯塔夫羅斯&iddot;尼阿喬斯(stavros niarchos:希臘船業大亨)、吉奧瓦尼&iddot;阿內利(giovanni agnelli:菲亞特老闆)、詹姆斯&iddot;卡拉漢(jas callaghan:英國首相)、羅伯特&iddot;邁克鈉馬拉(robert aaara)、鉅富艾德蒙德&iddot;德羅斯西爾(edond de rothschild)、茲比格涅夫&iddot;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ski,簡稱&ldo;zbig&rdo;:&ldo;茲大佬&rdo;)……
&ldo;茲大佬&rdo;布熱津斯基
只要說到地緣策略或者全球政治,就不得不提及一個名字:茲比格涅夫&iddot;布熱津斯基(生於1928年):為原籍波蘭的美國政治學家,新自由主義學說理論家、彼得伯格成員、三邊委員會委員、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委員,並於1977‐1981年擔任吉米&iddot;卡特政府國家安全顧問。
在其2004年發表的著作《真正的選擇: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1]》中,&ldo;茲大佬&rdo;闡述了他的&ldo;世界改良觀&rdo;,即維護美國領導權以達成世界之穩定,所有與美國存在競爭關係的強權都對穩定世界構成威脅。然而,與喬治&iddot;w&iddot;布希所鼓吹的單邊主義相反,他認為,這一美國領導下的維護世界穩定的計劃只有和歐洲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