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3/4 頁)
書兒謝淑妃娘娘錯愛。只是書兒自幼便與東方家訂有親事,是無福侍奉吳王了。&rdo;
楊淑妃淡淡一笑,道:&ldo;這話遠,卻先不提。晚上我請了皇上賞荷,你們先去準備準備吧。&rdo;
我訂親之事,她居然不以為意?我微有驚詫。
轉而想,李世民連弟妹都能娶,何況吳王找一個訂了親卻未成親的女子?看來容家對李世民的影響力,連楊淑妃都關注到了。
便覺得這個如仙子般的人物也有些俗氣了。
但賞荷卻的確是個好主意。
月光如水,水光瀲灩,荷葉青青如蓋,荷花亭亭如盞,搖曳在風裡,素靜卻不失嬌媚,映著柳如煙,人如玉,好生恬淡的畫中景色。
水旁的六角亭,設了案幾,除了茶水,便是整潔的鮮果,排放在瑪瑙盤中,帶著夜晚的涼意,清香誘人。
李世民一直緊皺的眉終於微微舒展,衝著侍坐一旁的淑妃,道:&ldo;愛妃,也難為你想得出。&rdo;
楊淑妃微笑道:&ldo;我便記得,當年在太原,我們府第的東面,也有個這麼的池子,皇上那時極喜歡去。&rdo;
李世民面色更是緩和,看向楊淑妃的目光居然極是溫柔。英武如李世民,當然也年輕過,年輕時的俠骨柔情,想來也極是浪漫的吧。
這時琵琶聲悠悠響起,伴著洞簫的和鳴,如荷葉上瑩潤的露珠一般,慢慢滲入人的心田,比春日的花得更沁人肺腑,比夏夜的涼風更甘甜沉醉。
音樂聲中,窄袖短襦的李絡絡舞劍而出,劍華如練,冷而不寒,正如那含笑的絡絡,媚而不妖,俊美大氣,舞來柔裡帶剛,剛中含嬌,翩然動人。
那月下彈琵琶的,自然便是我;叫我意外的是,戀花的洞簫居然用得極純熟。琵琶聲嘈嘈切切,雖是優美動人,並不如古琴彈來清慡,戀花將洞簫聲絲絲入扣溶入琵琶聲裡,居然使琵琶聲也有了流水般的質感。看來她的音樂才華,絕不在我之下,素日我還算將她小瞧了。
李世民的嘴角牽起,慢慢展露一絲笑意。
他點著頭,正要說話時,已聽得柳蔭下傳來清脆的拍掌聲。
一個長身玉立的青年,俊眉朗目,頗似李世民,凝眸轉處,又有幾分楊淑妃的清逸不群。他正拍著掌,徐徐走了過來,舉止更是不脫皇家血統的高貴安祥。
他的身後,居然跟了一個異族人,竟然是祿東贊!
青年已拜倒在地,道:&ldo;兒臣參見父王,母妃!&rdo;
楊淑妃已抑不住歡喜,站了起來,道:&ldo;恪兒,你回來了?&rdo;
原來,這便是歷史上那個才識容貌都酷肖李世民的吳王李恪,舉止果然不凡。
因是家宴,李世民顯然也不拘禮,拉過李恪坐到身旁,道:&ldo;幾時到京來?也不曾說一聲。&rdo;
李恪道:&ldo;跟了一大群人,怎麼也走不快,所以我丟開他們單人單騎進了京,也沒叫人幫我通知父皇母妃,想給父皇母妃一點驚喜哩。&rdo;
李世民點頭,又看向祿東贊。
祿東贊的目光正專注在絡絡身上。
琵琶聲和簫聲都停了。只有絡絡,意猶未盡地將寶劍劈削劃刺,俏然騰挪,渾然不覺已成為眾人的關注焦點。
李恪微笑道:&ldo;我來皇宮的路上,卻遇上了祿東贊大相,他知我來拜見母妃,執意也要相隨來拜望一回。&rdo;
祿東贊想見楊淑妃未必是真,想見見暫住楊妃宮裡的未來吐蕃王后卻必是真的。已入夜卻至皇宮拜見後宮妃子,於禮數當然不合。只是祿東贊是吐蕃人,於中原禮數未必盡曉,提出這樣請求,倒也不十分唐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