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第1/2 頁)
2002年大選結束了土耳其政壇10餘年來多黨組閣的局面,正義與發展黨在選舉中的大獲全勝甚至被眾多媒體稱作是&ldo;安納託利亞的革命&rdo;。正義與發展黨在2002年大選中的勝出,掀開了土耳其政黨政治史的嶄新一頁。自1987年大選以來,正義與發展黨首次成為佔據大國民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另一方面,正義與發展黨成為繼20世紀90年代中期繁榮黨之後再次贏得大選的伊斯蘭主義政黨。與此前的繁榮黨相比,正義與發展黨的立場更為溫和。土耳其一改20世紀90年代多黨聯合政府的施政模式,由正義與發展黨單獨組閣。加入內閣的正義與發展黨成員大都具有繁榮黨的從政經歷,少數具有祖國黨的從政經歷,反映出正義與發展黨與繁榮黨以及祖國黨之間的歷史延續。由於1998年憲法法院關於繁榮黨領導人5年內不得從政的禁令尚未解除,正義與發展黨主席雷賽普&iddot;埃爾多安的從政權利遭到封殺,正義與發展黨副主席阿卜杜拉&iddot;居爾受命組閣,出任內閣總理。正義與發展黨內閣執政後,首先推動議會解除雷賽普&iddot;埃爾多安從政的禁令。2003年3月,雷賽普&iddot;埃爾多安在錫爾特省舉行的大國民議會補缺選舉中當選議員。隨後,阿卜杜拉&iddot;居爾向總統塞澤爾遞交辭呈,宣佈辭職,雷賽普&iddot;埃爾多安出任內閣總理。
2004年3月,土耳其舉行地方選舉。在全部48個合法政黨中,20個政黨參與競選地方議會的席位,其中只有正義與發展黨、共和人民黨和民族行動黨贏得超過10的選票,正義與發展黨贏得417的選票,佔據81個省議會全部席位的71,共和人民黨贏得183的選票,佔據81個省議會全部席位的12。正義與發展黨的執政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三、正義與發展黨的施政舉措
正義與發展黨儘管在21世紀之初以嶄新的面貌登上土耳其的政治舞臺,卻無疑具有伊斯蘭主義的深厚根基。正義與發展黨的前身是2001年被憲法法院裁定反世俗主義進而予以取締的賢德黨,而賢德黨的前身則是20世紀90年代活躍於土耳其政壇的伊斯蘭主義政黨繁榮黨。正義與發展黨的主要成員,包括總理雷賽普&iddot;埃爾多安、外長阿卜杜拉&iddot;居爾和議長布倫特&iddot;阿林奇,均為繁榮黨及其繼承者賢德黨的重要成員。宗教色彩濃厚的意識形態、強調宗教認同的社會動員方式以及淡化階級對立和民族差異的政治原則,可謂正義與發展黨區別於其他諸多世俗政黨的明顯標誌。
2002年大選前夕,許多西方媒體將正義與發展黨稱作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政黨。正義與發展黨在大選中勝出後,被西方媒體稱作伊斯蘭主義政黨和伊斯蘭政黨。正義與發展黨致力於推行政治改革以符合加入歐盟的條件後,西方媒體稱之為植根於伊斯蘭主義的政黨。正義與發展黨執政兩年期間推出一系列政治改革法案後,西方媒體稱之為具有改革傾向的伊斯蘭政黨。2007年大選後,英國權威雜誌《經濟學家》稱正義與發展黨是溫和伊斯蘭主義政黨。顯而易見,正義與發展黨被視作具有伊斯蘭主義色彩或伊斯蘭主義傾向的政黨,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土耳其共和國的歷史發展程序中,世俗主義緣起於凱末爾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建立在公權至上的基礎之上,表現為自上而下的過程。相比之下,20世紀70年代以來興起於土耳其政壇的伊斯蘭主義運動,主要表現為自下而上的過程,旨在挑戰公權至上的政治原則,構成民眾政治崛起和民眾政治參與擴大的載體。
伊斯蘭教信仰和伊斯蘭價值觀在土耳其社會根深蒂固。凱末爾主義的世俗主義原則包含世俗國家與宗教社會的悖論傾向,民主政治的缺失和民眾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