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查處業績預告“變臉”行為應大力提倡(第1/2 頁)
查處業績預告“變臉”行為應大力提倡
進入2024年,上市公司2023年年度業績預告接踵而至。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的第一個交易周,滬深兩市就有58家A.股.上市公司釋出了2023年全年業績預告。
進行業績預告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更加透明,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業績,更是事關投資者的投資決策,進行業績預告,就是為了讓投資者能夠在更早的時間內掌握上市公司的業績情況,從而為投資決策作出正確的判斷。
為此,監管部門推出了業績預告制度。要求上市公司業績虧損、業績扭虧為盈、業績變動在50%以上的,都要進行業績預告。同時上市公司也可以採取自願的原則進行業績預告。而為了體現業績預告的及時性,監管部門給予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披露的時間相對較短,其中,年報業績預告的時間只有1個月的時間,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業績預告的時間更是隻有15天。這也是導致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扎堆披露的重要原因。
業績預告對於投資者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業績預告體現了資訊披露的及時性,可以讓投資者更早、更快地掌握上市公司的業績情況,投資者可以因此作出相應的投資決策。比如,迴避投資風險、拋棄業績虧損或業績下降的上市公司股票,擇機買進業績看好的上市公司股票,或持有業績優秀的上市公司股票。特別是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上市公司業績是投資的重要依據,業績預告因此顯然更加重要。
不過,業績預告也有其致命的短板,那就是其披露的業績並不是上市公司最終的業績,其業績預告的業績與上市公司最終公佈的業績會存在出入。畢竟是業績預告,只是一個參考資料,並不能視為上市公司的最終業績來對待,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誤差是可以理解的,同時也是允許其存在的。
正因為業績預告所披露的預告業績與最終的真實業績可能存在誤差與出入,這就為某些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告埋下了隱患。比如,有的上市公司所預告的業績與最終的真實業績存在很大的誤差。原本預告年度淨利潤8000萬到1億元,最後變成了800萬元;原本預告盈利4000萬到5000萬元,最終變成了虧損5000萬元;原本預告虧損5000萬元,結果變成了盈利5000萬元。如此重大的業績誤差,被市場稱為是業績預告“變臉”,這種情況往往會打投資者一個措手不及,其業績預告變成了對投資者的誤導。
雖然業績預告允許預告業績與實際業績存在誤差,但出現業績預告“變臉”情況卻是不正常的。從輕處說,這是上市公司對業績預告過於隨意,缺少對投資者負責的精神;而從嚴重處說來,不排除這是上市公司有意而為,其目的是配合機構的炒作出貨或打壓股價行為。就後者來說,顯然有操縱股價之嫌。
也正是因為業績預告有可能涉及到操縱股價的行為,所以對於業績預告資訊披露的監管有必要予以強化。而不是任憑上市公司業績預告“變臉”的事情一再發生。就強化業績預告的監管來說,至少需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需要進一步規範業績預告行為,避免上市公司業績預告過於隨意,同時要杜絕業績預告“變臉”的事情發生。比如,規定預告業績與實際業績之間的誤差不得超過50%,超過50%的視同釋出虛假資訊。同時將預告業績與實際業績之間的誤差控制在30%以內,視同合理誤差,超過30%的,上市公司必須作出專項說明,公司獨立董事必須發表意見。
二是查處上市公司業績預告的變臉行為。將超過50%的誤差視同釋出虛假資訊,那麼對這種行為就必須查處追責。實際上,在A.股.市場的歷史上是有過這種查處行為的。比如,2018年初,天成控股被證\/監\/會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