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紅顏知己,一妻一妾(第1/3 頁)
蔡琰出身名門,其父蔡邕是大儒,對大漢律條相當熟悉。
漢胡之間,最早的通商是自發形成,後來漸漸的形成固定的通關市。
通關市也就是互市。
互市的地點,由漢匈雙方共同議定,並各自派出官員監管進行,同時徵收交易的賦稅。
為防止賦稅的流失,在通關市以外的其他地方,漢人與胡人擅自進行交換牛、羊、馬和毛皮、鐵、銅、糧秣等物資,是要被追究問責的,處罰還相當的嚴厲。
官員參與,要被奪職罷官。
商賈參與,要被沒收資產。
平民參與,直接下獄。
當然,這樣的處罰力度,是在朝廷控制力強盛的時候。
到了建安年間,漢室衰微,互市實際已成為強大諸侯的壯大實力的一個手段。
袁紹、公孫瓚、公孫度等北方諸侯,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與匈奴、鮮卑、烏桓等胡人設互市,交換物品已是常態。
對此,已成傀儡的漢獻帝劉協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曹操挾天子令諸侯,之所以先北後南,要對袁紹動手。
背後的真實意圖,除了要消滅北方強敵之後,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盯上了互市貿易。
胡人的戰馬,對組建騎兵至關重要。
曹操要想擊敗其他諸侯,首先要有一支精銳的騎軍,歷史上,曹操大軍在幾年之後南下,就是虎豹騎打了頭陣。
蔡琰不知道魏石的實力,聽楊修說只是一個小郡的太守,心中就擔憂起來。
這個亂世年頭,有郡太守的身份,要是沒有實力,也一樣朝不保夕,蔡琰對此感同身受。
“昭姬放心,魏府君可不是一般的太守,他的事蹟,且待我細細說來....。”
楊修自小就傾慕蔡琰的才華,有意在女大家面前表現一番博學,遂開始將魏石任房陵太守之事說將開來。
“想不到,魏府君和韓夫人會在選親相識,韓夫人還是望門寡,這魏府君真是大膽,萬一要是不幸言中......。”
“楊使君,你剛才說《孔雀東南飛》這樂府長詩,是魏府君所寫。”
“魏府君要是得空,妾身懇請見上一面,以表相救之恩!若是有幸,妾身用胡茄為魏府君及夫人演奏一曲.....。”
蔡琰心中感激,又無以表達對魏石的感激,熟音律的她一時想起,自己在被擄之後,寫的《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
悲憤詩和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漢樂府雙璧。
“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的這些詞句,早已存在蔡琰的心頭。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這一段也是蔡琰的親身經歷。
魏石透過茶馬交易,從呼廚泉那裡換回了蔡琰,心中也是高興。
歷史上,曹操是用金璧將蔡琰給贖了回來,而他不花一株錢讓蔡琰回到了漢地,這樣一比較,魏石心裡就有不小的成就感。
更重要的是,蔡琰現在還未被呼廚泉收納,也沒有生子。
沒有子女的牽絆,蔡琰也不再有後來骨肉分離的痛苦。
或許,接下來蔡琰寫的悲憤詩和胡茄十八拍,不會如歷史上那樣有名,但魏石覺得,能夠讓蔡琰少承受些痛苦,比起千古名篇要更加的重要。
蔡琰要當面表示感謝。
魏石於百忙之中,在嶢關關隘上,見了蔡琰一面。
蔡琰此時年紀在二十六、七,長得雖不能說絕色,但腹有詩書氣自華,整個人看上去,雖是有些憔悴,但卻讓人更是憐惜。
“要不是魏府君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