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頁(第2/2 頁)
do;尊重&rdo;所謂三國公約。
公約變成陷阱
公約主要是宣傳上的欺騙手段,象德國和義大利之間的《鋼鐵公約》1一樣。日本在一九四○年加入了《鋼鐵公約》,
因此這就變成了三國公約,從而產生了虛妄的世界聞名的&ldo;軸心國&rdo;。這是一句虛張聲勢的假話。義大利等於零。日本想借德國去嚇唬美國人,而希特勒想借日本去嚇唬美國人。這兩個窮國用公約結合起來,希望使介於它們中間的一個富國癱瘓到不能動彈的地步。
1指一九三九年五月納粹德國和法西斯義大利簽訂的軍事同盟。
然而地球是圓的,在另一個方向還有另一個強大的國家介於它們中間‐‐這就是蘇聯。這種情況有所不同。德國和俄國是由裡賓特洛甫的互不侵犯條約聯絡著的,所以我國的外交家們在三國公約中列入一個條款:跟蘇聯的關係不受這個新條約的影響。
我們對俄國開始作戰的時候,日本人發現我們的這個條款是他們逃避義務的一個可喜藉口。他們很有禮貌地引證這個條款,以及他們當時跟俄國簽訂的中立條約,不願進攻俄國。他們說,一旦情況許可,他們會這樣做的‐‐這就是說,要等到德國打仗流血差不多了,勝利近在眼前的時候。但是珍珠港事件發生,世界的情況突然逆轉過來;現在日本要求德國幫助它進攻美國了,儘管它以前沒有幫助德國去進攻俄國。
不言而喻的是,希特勒對日本人並沒有什麼虧欠。三國公約規定,締約國的任何一方受到第三者的進攻的時候,有互相援助的義務。把珍珠港事件叫做美國對日本的&ldo;進攻&rdo;,即使在東方人的修辭中,也是牽強附會的語言。希特勒當然有權至少要求日本應該對蘇聯宣戰,作為對等交換。日本這一行動的訊息會使我們在俄國冰天雪地中作戰的軍隊無限地提高士氣。這樣也就會使整個情況有所改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