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慶曆十二年,又一輪新政(第1/4 頁)
:→:
大宋慶曆十二年的新年剛過,到一月份,一輪輪新政如期而至。
朝廷透過各種方式,把政令下達。
而報紙則成為大部分普通百姓獲取資訊的唯一渠道。
一月二十六日。
新年假期加天聖節假期加上元節假期才剛過去沒多久,一連串的新政訊息傳出。
昨日,也就是二十五號早上朝會結束,政制院就把加蓋了皇帝玉璽印,以及政制院簽章的詔令,下達各處。
這樣的新政自然不是說把所有內容寫在一張紙裡,然後釋出出去就完事。
而是把對應的命令,專門下發到對應的部門。
比如說朝廷要對教育體系進行改革,那麼就把關於這方面的內容下發到教育部,由教育部進行實際操刀執行。
政制院則會負責監督管理,催促他們儘快把政策落實下去。
事實上這樣的小改動每年都會進行,比如司法改革。
刑法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時時刻刻都要打補丁,防止犯罪嫌疑人找到漏洞。
唯有今年是大規模集中變動,可以說是一輪較大的全面革新。
幾乎是二十五號早上朝會結束,政令下達之後,所有的相關部門都接到了改革執行稿和意見稿。
之所以分執行稿和意見稿,是因為有些已經定下,有些還要經過部門內部討論研究。
但訊息在中午就傳播了出去,到第二天早上,二十六日的時候,大宋日報就整理了各方面相關訊息,刊登在了最早的報紙頭條上。
外城西大街,這裡是南城最繁華的街市,因為臨近南燻門,連線著城外城鄉結合部,每天的人流量非常大。
此時的西大街早就變了模樣,雖然整體建築因還沒有拆遷的緣故,保持著之前的樣子。
然而畫風卻是大變。
以前西大街就是普通的古代街市,兩側二三層樓房,有酒樓、店鋪、居民樓,各類招牌林立,下方外面有攤販,人潮湧動。
現在則腳踏車的鈴鐺聲穿梭,黃包車呼喝著跑動。
還有一根根電線杆豎起,電線從人們的頭頂穿過,路燈立在了十字街口,充滿了一種古今交匯的怪異感。
這種感覺在城外還真體現不出來。
因為城外已經是高樓大廈林立,腳踏車穿梭其間,甚至還有火車站、電報站、報刊亭等等。
街道也非常寬闊,馬路整齊,為以後預留出了公交車道、汽車道路,與內城的街市彷彿是兩個世界,有點像後世民國的上海。
而由於城裡建築物太狹窄,道路逼仄,很多設施跟不上,加上建築物過於古香古色,反而更像是後世千禧年後,某個極為偏遠的古鎮古村或者橫店宋朝影視城。
西大街最出名的就是茶攤遍地,由西向東橫穿了整個汴梁,在南燻門裡大街與西大街的十字口處,靠近蔡河龍津橋一帶,更是綠茵遮天,參天大樹下,遍地都是茶攤。
“誒,聽說了嗎?”
“怎麼了?”
清早幾個老茶客就坐在那聊了起來。
“朝廷昨天又有新政令了?”
“是嗎?”
“那是,聽說變動很大。”
“都有什麼?”
“官場上,民間裡,林林總總,都有。”
“那總該有個說頭吧。”
“額我也就只知道我從兄那邊說是要建新大學,你也知道我兄長在教育部公幹。”
“就這點東西?不是說變動很大嗎?”
“這不才出來嘛,我也只是聽我兄弟提了一嘴,反正這次涉及得很廣。”
“你就淨騙我玩吧。”
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