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1/2 頁)
本想說說練字之事,不過她問過柳庭璋,知道他家境並不算富裕,他本人還日日在鋪子裡當學徒,讀書認字時間只有靠擠。
至於練字,如今主要是用木枝在沙盤上寫,再不然就是用炭筆在地上寫,總之都是將就。
心神忽然發散,顧採薇想到窮苦學子,再推而廣之想到如今的世道。
顧採薇胎穿來的是個叫做大熙朝的時代,並非她所知道的任何一個歷史上的朝代。
幾年生活加讀書經歷,顧採薇發現,歷史在唐末之前與她所知都是一樣的。唐末時沒有出現五代十國,反而被個橫空出世的奇人一統平亂。
奇人沒有留下子嗣,他死後亂了十幾年,直到一個姓顧的武將上位,有點點像是陳橋兵變的故事。
顧家坐了龍椅,一路到現在。漢族江山一脈傳承至此。顧採薇估摸著,如今大概相當於真實歷史上的北宋中期,不過比起那時,江山版圖大多了,國家兵強馬壯,百姓日子也還算安定。
朝廷之中,武將六成,文成四成。原先武將一直因為拳頭硬、有兵馬而有更強的話語權,不過天下承平日久,武將沒有仗可打,便少了立功出頭機會。
馬上打江山,不可能馬上治江山。太平年歲,文臣們便慢慢起來了,到了如今,雖然人數不佔優,但是內閣六部體系掌握了大多權柄。
文臣中,一些是武將後人,因是有功之臣而獲得當官資格。更多是透過科舉而脫穎而出的學子。
士農工商,自古以來便是如此。誰能不想成為士人呢?科舉之道成了天下讀書人嚮往的登龍天階,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不過書籍大多掌握在世家名門手中,知識便相當於被壟斷。
貧家學子寒窗苦讀,最好的也就是考中個舉人,更多是考中秀才便止步了。所以滿朝朱紫貴,不見懂農者。
長久以往,必然不利於國計民生。顧採薇是站在歷史巨人肩膀上的,明白向廣大百姓開啟一定的上升通道,是歷史的必然,是大勢所趨。
顧採薇能夠在現代時,跋山涉水去支教,也是出於類似的心理,想要幫助窮苦的人,以智識改變命運。在這個時代,因緣際會,更是萌生了做柳庭璋老師的念頭。
此時倒是沒有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乃至「女子無才便是德」之類讓顧採薇不屑的言論,不過社會常規還是男尊女卑,女子被輕視。
顧採薇既然想要真正教出一個得意門生,深感捂緊馬甲是第一要務。
她日常寫字總要想辦法不被柳庭璋看到才行,不然總有露馬腳的時候。
主意一定,顧採薇便在紙上回覆說:
【不用在意方才的字眼。你是不論何時何地都能看到我的字麼?】
對面回復了:
【是,在家中、鋪子裡都可以。】
顧採薇仔細想想自己,好像只在這間書房裡會看到柳庭璋的字。當然可能因為她大多時候都待在書房裡?
顧採薇決定試試她所處的地點對於兩人紙上交流有沒有影響。她吩咐識墨帶著紙筆、識硯端著有墨汁的硯臺,隨她到別處走動。
一出書房,烈日當空,強烈的陽光曬得顧採薇眯起了眼睛。
她回頭看看屋裡的沙漏,估摸著眼下正是現代的中午一點左右,正是太陽肆虐之時呢。
柳庭璋應當是在鋪子裡吃過午飯,客流稀少,所以得空練字,正好看到她寫下的賀文草稿了吧。
顧採薇先轉到書房隔壁的空置客房之中,讓丫鬟們將紙筆在乾淨的桌上鋪陳開,她站著寫下:
【一,你能看到這行字麼?】
對面久久沒有迴音。
顧採薇轉而走到自己日常起居的正房,坐在八仙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