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文運灌頂(第1/2 頁)
第二天一早,李子天出門打拳,一推門,卻見吳雨駱已經在院裡站樁了,兩人相互看了一眼,不禁哈哈相對一笑。
吳雨駱倒是驚奇李子天如此有讀書天賦,居然還修得武道境界,頗有惺惺相惜之感。不過因為是書院,倒是不好放對造次,便相約另外找時間切磋,便各自走樁揮拳。
待眾人用過早餐,珞珈書院的副山長王端懿過來拜訪,這王副山長曾經無比仰慕餘老夫子,曾力邀其來書院教書,但被餘老夫子婉拒,如今得見真人,自是一番熱情寒暄。
由於明日才是書院大典,今日無事,既然有大儒到了,王山長自是邀請餘老夫子和他帶來的眾弟子一起先參觀書院。
這珞珈書院坐落在群山之間,建築古老而莊嚴。門前是一條長長的青石板路,兩旁種滿了參天古樹。
書院的大門高大宏偉,門額上刻著“學海無涯”的匾額,不知何人題寫,蒼勁有力,讓人對學海頓生敬畏之心。走進書院,一座座古老的建築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寬闊的院落中,古色古香的瓦房和紅牆黛瓦的樓閣,在白雪的覆蓋中偶爾露出一角,顯得更為出塵。
書院內院是一個寬闊的廣場,中間有一座古老的石井,井邊種著一棵參天大樹,樹下有著一圈圈的臺階。王山長介紹那處正是學生們聽教授宣講和討論之所。
廣場的四周是一排排學堂,每間學堂都有著巨大的窗戶,透過窗戶還可看到裡面有先生們正在授課。
穿過學生的宿舍,不知不覺,已走過了前山,來到後山之中,王山長指著前方那片氣勢恢宏的碑林,語氣甚是自豪地說道:“餘先生,前方那處,就是我書院也是整個文廟的功德林。”
說起這功德林,可是文廟的一處聖地,說來也是被世間讀書人津津樂道的一大談資。這功德林佔地甚大,其中石碑林立,不知凡幾,但上面有字的卻是不多,大多都是無字碑。而且有字碑上面的字也不是人刻上去的,而是當有人在碑前以文證道,文運灌頂時,由文運刻畫的。因此,每一個有字碑就代表了一位在碑前得道的文道大儒,其意義顯然不凡。
此時王山長的一番介紹,自是讓眾人不免對這功德林又是多了一份尊崇和敬畏。
王山長帶著眾人走入功德林,向餘老夫子說道:“餘先生,這功德林上的石碑,大小形狀,各是不同。那些無字碑都是等待有緣之人靠近後,會在上面突然顯示一段問話,如果答得好,就會當即文運證道,當頭灌頂。”
說著,王山長指著前方一處石碑道:“前面那處就是至聖公得道的石碑。”
眾人走過去,只見石碑上刻有一段話:“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餘老夫子見罷,心生萬分感慨,向著此碑深施一禮。
忽地,王山長聲音激動地指著旁邊一處說道:“餘老夫子,你看,這無字碑上有字了。”
眾人轉頭看去,只見一旁剛才還空無一字的石碑上,現在凸顯出幾段話:“何為學者?何為先生?學者何為?先生何為?”
幾個少年還好,王山長和餘老夫子卻是頓時陷入了沉思。
李子天心頭一動,趁著眾人不注意,湊到餘老夫子耳邊輕言道:“先生,可曾記得在大楚王明山下的村落私塾邊我們曾經說過的那幾句嗎?”
餘老夫子的內心中早就激情澎湃,腦海中本就有著一些文字呼之欲出了,經李子天這麼一帶,順勢便張口說了出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此話一出口,頓時驚得王山長猶如五雷轟頂,張大了嘴巴。
忽聽得頭頂一聲悠遠的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