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1/4 頁)
陸放舟點頭,遺憾:「是啊,要去會試,明年的茶恐怕是管不了嘍,品茗會也別想了。」
「看老爺說得,上京趕考是好事,得中了可就是進士了。到時候身價一漲,你的茶何愁賣不出去?」漊秀笑。
陸放舟忙搖頭:「就我的水平,難!你又不是不知道今年浙東道貢院裡那些事,交了卷的都中了,根本沒看水平。」
「舉人老爺謙虛了。」漊秀笑說了句,然後轉了正題,「說起來有件巧事,我們少東家是長安人士,明年二月初是家裡老夫人的整壽,少東家要回去拜壽,屆時直接用自家商船開去長安,算算時日估摸著跟你趕考的時間差不多,我家少東家對你印象挺好的,便問了我句:屆時要不要一道捎上你。我當時沒敢答,這不要問問你的意見,你要是覺得可以,我就給你說去?」
「這……不太好吧,給少東家添麻煩的。」陸放舟想了想道。
漊秀搖頭:「這可不是麻煩,你未曾去長安城趕過考是不知道,到了那些月份往來的商船都喜歡捎上幾個舉人老爺,萬一中了是臉上添光的事,不中也是討採頭的好事,積福積德的。」
「這……」陸放舟又想了想,當初孫閣老和漊琰定下走水路的時候,並未提出包船,只是提了搭船,客船和商船皆可,具體哪條得慢慢尋。現在臻品齋這邊正好有商船要去,或許可以搭,不過究竟搭不搭還得詢問漊琰和孫閣老的意見,他便答覆漊秀,「容我回去想想,若真可以,便要勞煩少東家了。」
「這可不叫勞煩,臻品齋與你向來合作愉快,正好有機會一路同行是巧事,美事。」漊秀笑說,然後將算好的帳遞給陸放舟,「舉人老爺,你看看,數目對不?」
陸放舟接過逐條看了,數目不錯,便取了銀子告辭了。
此時距放榜已經過去了兩個月,周家老宅已經修繕完畢。
周家老宅不算大,就三進院落,左便還有一排附房,第一進是正堂、宴廳和帳房,右側廂房是客房,左側無廂房,附房是廚房;第二進是主人起居地方,正中是堂室,左邊是小廳,屋內吃飯之所,右邊是臥室,右側廂房是書房,左側廂房是妾室居所,附房是下人房;第三進是子女住處,兒子居東,女兒居西,東側廂房配有書房,西側則都是居所,附房亦是下人房。
陸放舟對格局稍作了改變,第一進基本不變,第二進因他將來也不會有妾室,便撤了妾室的屋子,闢為了供奉周氏祖先的小祠堂,陸老爺當初做得絕,周氏故去後連祠堂都不去搭理,任其荒廢。
陸放舟和漊琰商議了下,他們能做出黛玄眉這樣賺錢的茶,大半功勞要歸功於的周氏祖先,沒有他們的茶園,沒有他們培養的炒茶師傅,哪會那麼容易就製出了黛玄眉。
當將周氏祖先牌位遷回家宅,好生供奉,勿要任其在外風吹雨打。遷回家中,便是有人有心作惡,亦不敢來他家。
漊琰未有反對,左右陸放舟晚上亦不睡在周家老宅裡,牌位遷回便遷回。
至於第三進,陸放舟並不喜歡那處兒子女兒房的設計,兒子女兒當都一樣對待,且他只有二妞一個女兒,便整個闢成了給二妞一人居住的場所。
不過二妞也不太回來居住,孫閣老以陸放舟讀書重要,留了二妞在孫府,陸放舟也三天兩頭的往孫府跑,二妞便也不執著回家居住了。
於是陸放舟出了臻品齋回了周家老宅,穿過正堂直接去了書房,穿過書房內一排書架走到盡頭,用腳開了盡頭青磚上的機關,青磚移動,赫然是一條地道。
陸放舟進入,穿過地道,出來已然是漊琰這邊宅子的假山裡。
漊琰這處院落修的比周家老宅隨意得多,只兩進,且屋舍不多,一半面積闢成了園子,地道的出口便在園子的假山內。
方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