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4/5 頁)
的時候,就不能夠同時照顧孩子,也不能夠看書寫作,那還惦記此刻無法實現的有什麼用呢?只會干擾了我們當下的狀態和心情,干擾了此時此刻要專注做好的事情。
我有位親戚就是典型“坐著這裡,想那裡”的例子。她剛生完孩子不久就和姐姐和開了一家珠寶店,生意很紅火,忙得她有時連吃飯都顧不上,之前邊開店邊帶孩子的想法就無法實現了,只好請保姆帶。但後來,她卻連續出現了幾次事故,收了幾次假鈔,損失很大。她說:“工作時,我心裡總是惦記著家裡的事,孩子吃飽了沒有?保姆把煤氣關好了嗎?家裡沒米了,老公下班記得買吧?回到家,我又掛念著店裡的事,明天店裡搞活動,不知道營業額能增長多少?過幾天還要招幾名導購,不知道情況會不會順利?……”她說自己總是無法集中精力做好當下的事情,思想被扯來扯去,感覺自己都快要崩潰了。
其實,這樣的情形有很多,比如,在我們唸書的時候,上課時總想著下課怎麼玩兒,到了下課玩兒的時候,又想著下堂課的內容還沒預習;當上班工作以後,上班的時候想著下班要做什麼事,到了下班之後,又想著上班的事;甚至認識心儀的另一半後,當和他(她)在一起時,想到的是沒完成的考試或工作,當讀書或上班時,腦子裡又全是他(她)的影子;一個人的時候,嚮往熱鬧,熱鬧時又渴望孤單……我們的心似乎從來都不在自己所在的地方。
我們已習慣了這樣,我們一直都不在當下,總是走神或分心,錯失此刻的幸福。我們的人和我們的心走著不同的方向,所以,才會心神不寧,才會焦慮不安。
。。
珍惜身邊的愛
卡耐基有一次在成年班的堂課上留下了一道家庭作業:“在下週以前去找你最想向他們表達愛的人,告訴他們你愛他。”
一週後,在課堂上,卡耐基問他的學生是否有人願意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故事。一箇中年男子站起了身,說:“自從6年前我和父親發生過激烈的爭吵後,我們就開始彼此躲避,除了在聖誕節或其他不得不見的家庭聚會,我們避而不見,即使見面也從不交談。所以,當老師佈置下作業,我就想,也許這是個機會,以緩解我和父親的矛盾”。
“晚上,我回到了父母家,按門鈴,祈禱爸爸會出來開門——如果是媽媽來開門,我恐怕會喪失告白的勇氣。幸運的是,爸爸開啟了門。我一點沒有浪費時間,踏進門就說:‘爸,我只是來告訴你,我愛你’。
“父親聽了我的話,不禁哭了,伸手擁抱我說:‘我也愛你,兒子’這一刻如此珍貴,我甚至期盼時間能就此停止。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重點是兩天後,從沒告訴過我他有心臟病的爸爸忽然病發,在醫院裡結束了他的一生”。
“這一刻來得如此突然,我毫無防備。如果當時我退卻,而沒有告訴爸爸我對他的愛,那就意味著永遠都沒有機會了!所以我想對所有兒女們說:愛你的父母,不要遲疑,從這一刻開始吧!”
這是一個令我們感動,也值得我們深思的故事。
人生最悲傷的事情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也許,年少時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愛,等自己也為人父母、理解了父母的苦心時,想給父母一點回報,盡點孝心的時候,父母可能已不在我們身邊。
比爾?蓋茨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什麼事情都可以等待,只有孝順是不能等待的。時間如流水,青少年時期每個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忙,忙學習,忙遊戲……等成人了,還要忙工作,忙事業。當我們認為擁有了可以孝順父母的能力的時候,父母已經吃不動也穿不了,有的父母甚至已經遠離了塵世。
所以,親愛的讀者,如果父母還在你的身邊,一定要趁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多為父母做點事,用實際行動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