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1/2 頁)
置上元、江寧二縣。
上既定金陵,欲發兵取鎮江。慮諸將不能禁戢士卒,為民患。明日,召諸將,數以嘗縱士卒之過,欲寘之法,李善長懇救乃免。於是命徐達等將兵以往,戒之曰:&ldo;吾自起兵未嘗妄殺。今汝等將兵往,當體吾心,戒戢士卒。城下之日,毋焚掠,毋殺戮。有犯令者,處以軍法,縱之者,罰無赦。&rdo;諸將皆頓首曰:&ldo;謹受命。&rdo;
丙申,徐達、湯和、張德麟、廖永安等進兵攻鎮江。丁酉,克之。苗軍元帥完者圖出走,守將叚武、平章定定戰死。達等自仁和門入,號令嚴肅。城中晏然,民不知有兵。
己亥,以鎮江為淮興鎮江翼元帥府,命徐達、湯和為統軍元帥,改鎮江路為江淮府。
置秦淮翼元帥府,以俞通海為元帥。
夏四月辛亥朔。
壬子,張士誠將趙打虎陷湖州。
乙丑,克金壇縣。
五月庚辰朔,太平府當塗縣民獻瑞麥一莖二穗者,凡二本。
六月庚戌朔。
乙卯,元帥鄧愈、邵成、總管湯昌率兵攻廣德路,克之。改為廣興府,置廣興翼行軍元帥府,以鄧愈、邵成為元帥,湯昌為行軍總管。
辛未,置行樞密院於太平,以總管花雲為院判。
元帥湯和、總管吳德興等帥廣興、淮興二翼兵攻加山富莊寨,平之。
壬申,降人陳保二叛降於張士誠,誘執詹、李二將以去。保二,常州奔牛壩人。初,聚眾以黃帕首,號&ldo;黃包頭軍&rdo;。湯和等兵下鎮江,徇奔牛呂城,保二以眾降。至是,復叛。
乙亥,遣儒士楊憲通好於張士誠。書略曰:&ldo;近聞足下兵由通州,遂有吳郡。昔隗囂據天水以稱雄,今足下據姑蘇以自王。吾深為足下喜。吾與足下東西境也。睦鄰守國,保境息民,古人所貴,吾甚慕焉。自今以後,通使往來,毋惑於交構之言,以生邊釁。&rdo;士誠得書不悅,拘留憲不遣。
秋七月己卯朔,諸將奉上為吳國公。以元御史臺為公府,置江南行中書省,上兼總省事,以李善長、宋思顏為參議,李夢庚、郭景祥為左右司郎中,侯原善、楊原杲、陶安、阮弘道為員外郎,孔克仁、陳養吾、王愷為都事,王璹為照磨,欒鳳為管勾,夏煜、韓子魯為博士。
置江南行樞密院,以元帥湯和攝同僉樞密院事。
置帳前總制親兵都指揮使司,以馮國用為都指揮使。
置左右等翼元帥府,以華雲龍、唐勝宗、陸仲亨、鄧愈、陳兆先、張彪、王玉、陳本等為元帥。
置五部都先鋒,以陶文興、陳德等為之。
置省都鎮撫司,以孫養浩為鎮撫。
置理問所,以劉禎、秦裕為理問。
置提刑按察使司,以王習古、王德芳為僉事。
置兵馬指揮司,譏察奸偽,以達必大為指揮。
置營田司。
辛巳,張士誠誘我斥候以舟師,攻鎮江。統軍元帥徐達等御之,敗其軍於龍潭。上聞使諭徐達曰:&ldo;張士誠起於負販,譎詐多端。今來寇鎮江,是其交已變。當速出軍攻毗陵,先機進取,沮其詐謀。&rdo;於是達帥師攻常州,進薄其壘,且遣使來告:賊已窘迫,請益師以破之。上復遣兵三萬往助之。於是達軍於城西北,湯和軍城北,張彪軍於城東南。士誠遣其弟張九六以數萬眾來援。達曰:&ldo;張九六狡而善鬥,使其勝勢不可當。吾當以計取之。&rdo;乃去城十八里,設伏以待。仍命總管王均用率鐵騎為奇兵。達親督師與九六戰,鋒既交,均用鐵騎橫衝其陣,陣亂。九六退走,遇伏馬蹶,為先鋒刁國寶、王虎子所獲,並禽其將張、湯二將軍。九六即士德,梟鷙有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