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1頁(第1/2 頁)
通體以石鑄就,與隱林寺大殿中的金佛像又不像。而直到此刻她才疑惑,那麼大一塊石,當年是如何被搬運進的皇宮呢?
還是說,先有石佛,後才有焱宮?
整座大焱皇宮,是依那尊石佛而建?
&ldo;此番來拜,大殿中佛祖金身比昔年又見明麗光燦了。&rdo;
&ldo;君上隆恩,去歲初遣特使前來為佛祖鍍泥金,深秋時,還御駕親臨看過。&rdo;
去夏阮雪音先至蒼梧為競庭歌換藥,返程與淳風相約去了深泉,回蓬溪山時秋剛至,然後一直待到最近出門,自然不知顧星朗深秋來了祁西。
&ldo;原來如此。&rdo;她不接顧星朗的茬,問:&ldo;隱林自建寺以來就鑄的此像麼?&rdo;
住持搖頭,&ldo;最早是一尊石佛。&rdo;
阮雪音心頭咯噔,&ldo;後來用金身換了?&rdo;
住持搖頭,&ldo;不是大殿中那座。&rdo;又望雲霧茂林,&ldo;轉至最高處,繼續往深林中走,便是我寺遺蹟。&rdo;
那佛像,幾乎以整面山體雕鑿而成。
偏周遭的樹都極高,完全將其遮擋,以至於山下外界很難憑遠眺發現,這裡有一尊佛。
此時護衛們奉命站在一丈開外、深林之中,阮雪音便牽著朝朝跟住持走到巨佛之下。
太高了,望佛如望山,望山如望佛。
&ldo;線條雖粗糲,栩栩如生,像極了人跡;但本寺的開山祖師大隱和尚說,他來到這裡便有此像,當晚便在睡夢中得佛祖點化,方才建寺,曰之隱林。&rdo;
巨佛依山,深隱林間,是這個意思。阮雪音凝眸仰視,畫面竟與五年前寂照閣的子夜重合。
真像啊。那拈花微笑悲憫人間的姿態面容,竟似一模一樣。
&ldo;與殿中金身不同。&rdo;
住持微笑,&ldo;據說是對照著鑄的。大約佛祖不喜,沒能成功。&rdo;
卻與寂照閣裡那座彷如雙生。阮雪音難辨心中滋味,亦未生探究意,只雙掌合十,如那年子夜般虔誠拜三拜。朝朝亦跟著做。
然後她繼續仰面觀佛,道:&ldo;佛祖傾聽世間夙願,卻並沒有那許多心力幫人一一達成吧。&rdo;
&ldo;貧僧以為,殿下是無須向佛祖討助之人。殿下想做之事,都能憑己身做到。&rdo;
阮雪音一怔,自嘲一笑,&ldo;可我的至親,因我當年以夢兆為指引行事,永遠離開了。&rdo;
許因早先被點破了執念,許因山林幽靜、佛祖在上,她很輕地說。
&ldo;真是因您的夢兆麼?還是局勢使然、她自己的理想與選擇使然呢?&rdo;
阮雪音轉頭,&ldo;您知道?&rdo;
是問夢兆,也問競庭歌。
但住持只答夢兆:&ldo;景弘十年春,寧安大亂期間,陛下微服來寺裡抓人,就在大殿中提過、問過。&rdo;
他那時受夢兆、預言之擾吧,所以在不周山近乎崩潰。阮雪音心中想,不接話。
&ldo;殿下的發心無錯,做法也無錯。&rdo;住持便繼續,&ldo;每個人的發心和做法其實都無措,但結果為何不能盡如所有人的意呢?‐‐因為人人發心雖好、卻各不相同,因為,立場不同。所以無論怎麼做都是對的,殿下,但從結果看,又無論怎麼做都會出錯。一盤棋,本為死局,若有人生了保全之心,便只能以死了局。&rdo;
當年阮雪音確生過此念。
甚至在競庭歌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