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5 頁)
當你把應該陳述往別人身上套時,你通常會感到灰心。第一次診療,我由於有急事晚了五分鐘,新來的病人就想:“他不應該這麼以自我為中心。他應該快一些。”這個想法使她感到心酸,心中充滿怨恨。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陳述為你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情緒紊亂。當你自己的行為在現實中沒有達到標準時,你的應該陳述就會使你討厭自己,讓自己感到羞恥和內疚。當其他所有人的行為沒有達到你的期望時——這種情況經常發生,你會感到痛苦,並認為自己才是對的。你要麼改變自己的期望以接近現實,要麼永遠被人們的行為搞得情緒沮喪。假如你發現自己有這種不好的應該習慣,可以參照後邊我在有關負罪感和憤怒的章節裡為你提供的一些有效的“應該和不應該”去除法。
9。貼標籤與標籤不當。為自己貼標籤意味著你基於個人所犯的錯誤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完全消極的自我形象。貼標籤是過於概括的一種極端形式。其背後的哲學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所犯的錯誤。”當你開始用“我是一個……”這樣的句式描述自己的錯誤時,你就有了絕好的為自己貼標籤的機會。比如,當你在第十八洞失球時,你可能會說:“我生就是個失敗者”而不說“這一洞我打壞了。”同樣地,當你投資的股票只跌不漲時,你或許會想:“我是一個失敗者”而不說“我投資錯了。”
給自己貼標籤不僅是自己打擊了自己,而且是非理性的。你的自我不能夠和任何你做的某件事情相等同。你的生命是一系列複雜的,永遠變動著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之流。換句話說,你更像一條河而不是一尊雕像。別再試圖用消極的標籤定義自己了,它們是非常簡單、非常錯誤的。你什麼時候因為吃就認為你是一個“吃客”、因為呼吸就說你是一個“呼吸者”了?這完全是廢話。但是當你根據自己某一方面的不足而為自己貼標籤時,這種廢話就變成了一種痛苦。
當你給別人貼標籤時,你難免會產生敵意。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老闆會把他不時會發怒的秘書稱做“一個不合作的婊子”。由於貼上了這種標籤,他會憎恨她,不時會跳起來指責她。反過來,她也會把他稱做“感覺遲鈍的沙文主義者”,而且一有機會就抱怨他。長此以往,他們就互相掌握了對方的要害,把對方的每一個缺點或不當之處都看做是對方沒有價值的表現。
標籤不當是指用不準確的言辭或過於情緒化的言辭來描述一件事情。比如,一位正在節食的婦女吃了一碟冰淇淋,然後她就想:“我是多麼討厭,多麼噁心自己呀。我是豬。”這種想法讓她感到難過,於是她就吃下了整夸脫冰淇淋!
10。歸己化。這種扭曲是負罪感之母!即便毫無根據,你也會假定自己應該為某一消極事件負責。你武斷地認為事情的發生是你的過錯,或反映了你的不足,即便在這件事上你並無責任。比如說,假如一個病人沒有完成我所提供的自助專案,我就可能會有一種負罪感,因為我想:“我是一個讓人討厭的治療師。她沒能努力幫助自己是我的錯。讓她好起來是我的責任。”當做母親的看到孩子的彙報卡,老師在上邊批改說孩子做的不好,做母親的馬上就會想:“我一定不是一個好母親。這張卡表明我是多麼失敗。”
歸己化使你充滿負罪感。你深受責任的麻痺與重負之苦,責任會迫使你把整個世界都壓到自己肩上。你會在影響別人還是控制別人之間困惑。作為一名教師、顧問、家長、醫生、銷售員、經理,你肯定會影響和你交往的其他人,但是沒有人會期望你控制他們。別人的所作所為最終是他們自己的責任,而不是你的責任。後邊我們就會討論到用什麼方法克服你的歸己化傾向,並使你的責任感降到可控的、現實的程度。
十種認知扭曲導致了你很多——如果不是全部的話——抑鬱症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