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我,諸葛逸,可助皇叔三造(第1/2 頁)
舟船甲板。
諸葛瑾望著意氣風發將自己二弟諸葛亮的《隆中對》批的一無是處,連帶著把自己方今所效主公孫權嘲諷了一番的長子,他整個人啞口無言。
他想反駁。
可。
反駁的話語到了嘴邊,他從來沒有過像這一刻如此的蒼白無力。
他清楚:
自家兒子說的是對的。
與孫權接觸過,且被孫權視作肱骨的他很明白,吳侯孫權非是甘於人下之人。
對於大漢的忠心……
吳侯孫權可能有,但不多。
以諸葛瑾的智慧,再結合方才諸葛逸的一番說辭,他不禁一陣沉默。
但。
他還想再掙扎一番。
“我兒,若果真如你所說的這般,你二叔怎會一點沒有察覺?”
“這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說話間,諸葛瑾瘋狂搖頭。
連諸葛瑾自己都沒有發現的是,他的這番說辭已然預設了隆中對論有缺,孫權非是忠漢之人。
諸葛逸感受到了父親諸葛瑾的“退讓”,他聳了聳肩。
“誰知道呢!”
“也許是那位碧眼兒演戲演的要好,讓天下人以為他是個純正的漢臣,連二叔也被騙過了。”
“也許,是二叔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吧。”
“也許……”
諸葛逸幽幽的道了一句。
“是二叔自己內心中不願意相信吧!”
“如果真像孩兒分析的這般,那對於劉皇叔,對於二叔那等尚心存漢室之人,未免太殘了不是?!!!”
“人吶,活在這世,終究是要存點念想。”
“念想沒了,人的那口心氣也就沒了!”
罕有的。
此時諸葛逸以少年之態說著如此暮氣成熟的言論,諸葛瑾卻是沒有覺的有任何突兀。
“所以!”
諸葛逸轉頭看了眼滾滾長江水,宛如望穿了過往的秦漢歲月。
“在父親您方才說二叔的《隆中對》可比擬秦之《商君書》漢之《推恩令》的時候,我才會進行反駁,言稱前者難與後二者相提並論。”
“《商君書》《推恩令》是謀國定鼎之略,而《隆中對》,不過是割據之策罷了!”
“劉皇叔能依據二叔的隆中策對割據一方,得諸侯位尊,號漢王之名已然是天庇佑,再往……”
“實則難做他想。”
“呵呵,倘若一篇《隆中對》就能讓劉皇叔以織蓆販履的身份成就帝皇九五,那江東孫氏三代的努力又算什麼呢?這也太不公平了不是?”
“同樣的。”
“孫權面對強敵曹操之時,可以選擇和劉備弱弱聯合,那麼……”
“將來劉皇叔勢大之時,他緣何就不可以選擇聯合曹操,西征伐劉呢?!”
“兒再說句扎心的話。”
“有些時候,盟友之間最害怕看見的不是敵人愈發強大,而是結盟的盟友一方實力驟然變的凌駕於自己之!”
“這些,我不知道二叔想到沒有!”
“假如沒想到,那後果……”
說出這番話的時候,諸葛逸想到了歷史東吳對於蜀漢的背刺。
雖然在大多數人看來,蜀漢失荊州的原因皆源於當初“劉皇叔借荊州”和關羽對江東的輕視結怨,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何嘗不是孫權恐懼盟友實力日漸壯大下做出的一種軍事制衡呢。
北方已經有了曹操那頭猛虎盤踞,諸葛逸自認換做他是孫權,也絕不會允許劉備“這個虎崽子”成長為威脅江東西面的第二頭斑斕大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