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頁)
基本同在一個較大的區域內。這裡的人們來自五湖四海,充滿激情。這裡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擁有一體化的配套教育體系;從勞保、工會、醫院到文化中心,擁有一條龍的福利保障機制。能夠進入這樣的企業對於九十年代以前的人們來說是一個夢想。
經過幾十年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這些國有企業在特有的歷史環境長期作用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生活氛圍。從一種文化的形成和價值體系建立的角度來看,我姑且把這種文化現象稱之為“國企大院文化”。
我是一個從小在“國企大院文化”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我曾感到處處充滿陽光。同齡人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一呼百應聚集在一起,一張張青澀的臉龐中有彼此熟悉和完全陌生的,但是這些毫不影響大家在一起瘋狂的玩耍和打鬥。那時候的遊戲簡單甚至無聊,比如小學生常常愛玩打玻璃球、拍畫片、爬高上低什麼的。再大一點的孩子愛去游泳池、溜冰場玩。膽大一點、有點痞子氣的“不良少年”常常故作老練的“掛”女生,由此產生許多因為爭風吃醋而展開的“激烈”戰鬥,打得一塌糊塗,甚至丟了卿卿性命。這些人平時不愛學習,都是所在學校出了名的“痞子”,放學時他們經常站在學校門口聚眾“示威”,都是些不好惹的主兒。現在想想,那又何嘗不是一種青春勃發、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意氣呢?所以,我喜歡王朔的小說,在他的小說中我能看到一些熟悉的身影和久違的親切感。
國企大院文化具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和公序良俗觀念。大家會很自豪的把單位作為自己為之驕傲的資本或依靠,有問題首先就會想到找廠裡解決,有些問題現在看來真的是啼笑皆非,比如說男張三勾搭上了女李四,男張三的老婆就會到廠裡報告,哭哭啼啼求廠領匯出面為自己作主。平頭老百姓倒也罷了,大不了丟面子賠不是,但是如果在廠裡有了一點地位的人就麻煩大了,丟面子賠不是倒是小事兒,可能丟官降級甚至身敗名裂。所以,在這樣的一種氛圍中,好像自然而然形成一種無形的道德監督和約束體系,大多數人們自覺自願對傳統價值觀所弘揚的了“禮儀廉恥”進行有力的維護。可以說人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熱情的天地裡,大家臉上都洋溢著真誠的笑容,有了困難會有很多援助之手向你伸來。後來我成為一個單位的領導,還保持著一種良好的傳統,每年春節都要去單位困難戶、五保戶家“送溫暖”。
國企大院文化深刻體現著我國政治體制的印記,企業內官本位思想非常突出,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國企就是一種“官商”。我曾經工作的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享有很高的行政級別,有嚴密的組織管理機構和繁瑣細密的辦事原則,很多時候我感到彷彿不是在工廠,倒像走進了國家某個部委的辦公大樓。在這樣的一種氛圍中,人們自然對擁有一定社會地位和有些職權的人產生敬畏和尊崇。管理制度的形而上與冗餘的機構設定,僵化了國有企業的運營肌體,造成了官僚主義作風的漫延。像王朔小說中描寫軍隊大院生活,小夥伴們有時會把自己的爸爸拿出來“曬曬”,他爸爸是師長、你爸爸是團長、我爸爸是軍長一樣,國有企業官本位思想對下一代的影響也是無時無刻不在的,初中時我一同學的爸爸個廠領導,在學校裡我們感到老師甚至是校長都對他愛護有加。當然,同學們之間純樸真誠的友誼還是多於世俗與勢利的。現在“尊師重教”成了人們的共識,有次回家碰見某位領導正抱著兩箱水果往樓上搬,我說哎喲您這是怎麼著自己幹上了,這也不是您家啊?他藉機停下來擦去額頭上的汗珠,有些尷尬的說,這不劉校長在這兒住嘛,爭取給孩子分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