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潘國堅道:“我忠義門原為奉嶽元帥之命重建,此番變故,自當悉數告知。我暫攝掌門之位之後,便即修書,命家生持書前往嶽元帥軍前,告知原委。昨日家生轉回,說岳元帥上京面聖去了,沒有見到,書信已由牛皋將軍代為收下,嶽元帥回來,便能知悉。你此番下山,可徑往江南尋訪二人,若是機緣巧合,能遇上這二位高人,‘沸血神兵’之秘當能破解。”趙仲謀聞言大喜,向潘國堅深施一禮,說道:“多謝師伯指點。”
次日一早,趙仲謀拜別二位師伯叔和眾師兄,到山下大松樹下取了沸血神兵,便即向南疾行。
請大家多多支援投票,讓我更新動力更足吧!
正文 第3回 阿蒙才長
(更新時間:2007…2…27 15:09:00 本章字數:25218)
下得山來,趙仲謀一路向南而行,直至午時方到得一處市集。趙仲謀胡亂買些饅頭充飢,又買了匹健馬代步,便即向南急行。一路曉行夜宿,不日便過了長江,江南風光盡在眼前。趙仲謀久處北地,對江南景緻甚感新奇,但心念神兵之秘,無心逗留,仍是縱馬疾馳。數日之間趙仲謀便到了臨安城內。
此時正是南宋紹興八年,岳飛抗金戰跡之著,早已傳遍天下,關於此番岳飛上京面聖,反對“和議”之舉,臨安城內也已傳得沸沸揚揚。趙仲謀向人打聽嶽元帥府邸,街上眾人聽說是找嶽元帥的,又見他手提銀槍,操北方口音,只道是有重要軍情稟報,未敢怠慢,急忙把他引到岳飛行轅之前。趙仲謀謝過眾人,便到行轅前求見。守門小卒也以為有軍情南來,急道:“這位兄弟是從北邊來的麼?莫非有軍情稟報?”趙仲謀聞言微微一笑,想起潘國堅所說忠義門一事,說道:“我是有事要向嶽元帥稟報,煩請大哥通報一聲。”那守門的小卒道:“你來得不巧,元帥今早和大公子出去了,好象是去了山陰蘭亭,不如你把公文留下,元帥一到,便可呈上。”趙仲謀道:“那我便去山陰走一趟,親自稟報嶽元帥。”當下向那小卒問明瞭道路,縱馬向東而行。
臨安與山陰相去不遠,趙仲謀一路疾馳,兩個時辰之後,便到得越州城下。越中武風不盛,名士卻是極多,自春秋時文種、范蠡輔越破吳以來,便有治水功臣馬臻,一錢太守劉寵,竹林狂士嵇康,東山名相謝安以及書聖王右軍等諸多名人雅士相聚於此,留連於稽山鏡水之間,樂而忘返。及至宋室南渡,越州更承“紹祚中興”之重任,一度成為京畿重地,因而人口聚集,商賈往來不絕,繁華直逼臨安。
趙仲謀顧不得領略越中風情,向鄉人問明蘭亭方向,策馬疾行。昔人有云:“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趙仲謀縱馬急行,雙目辨路之暇,飽覽一路秀色,感嘆於景緻之美,只覺得江南之秀無勝於此。蘭亭原在越州城南二十餘里外,春秋之時,越王句踐曾植蘭於此,而秦時又為驛亭之所在,由是得名。趙仲謀一路急行,不過半個時辰,便到了鄉人所指引的青竹林邊,果見路邊石碑上刻著“蘭亭”兩個大字。
趙仲謀把馬栓在一棵大樹下,順著曲折延伸在竹林間的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向前走去。竹林未盡,便見數十隻高額大白鵝昂天高歌,在水池中弄波戲耍,旁邊一塊石碑上刻著兩個大字——鵝池。趙仲謀早年隨父習文數年,也曾聽說過諸賢曲水流觴的故事,心想:“王右軍文曰:‘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此間遠離塵世喧囂,悠雅貽人,果然不錯。
前行十數步,視野頓見開闊,一泓溪水從前面小山後蜿蜒而至,數十人圍坐在小溪兩邊。只見一人伸手從小溪中撈起一杯酒,站起身來,高吟道:
燕去鶯來春又到。花落花開,幾度池塘草。歌舞筵中人易老。閉門打坐安閒好。敗意常多如意少。著甚來由,入鬧尋煩惱。千古是非渾忘了。有時獨自掀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