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第1/2 頁)
起初對於楊颯周氏亦是排斥的,今日遠遠瞧見,身姿筆挺,相貌英俊,還帶著些上位者的深沉,她當下心裡滿意了五六分。
不過孟慶東剛回來,她還沒來得及說些什麼,楊颯就突然上門,還是急躁了。
周氏一想到急躁這個詞,無論如何也與楊颯不相襯,可唯獨不相稱,又顯出幾分對孟錦年的看重與情意。
孟錦年握著帕子望過去,眉心緊蹙。
楊颯原是說不日上門,今日上門會不會反而惹了孟慶東不高興。她瞭解其中深意,卻又怕弄巧成拙。
不多時,孟慶東送楊颯走路了出來,隔著遠遠的距離,孟慶東臉色嚴肅,楊颯則面色平靜,絲毫看不出來什麼。
孟錦年下意識往前邁了一步,楊颯忽而抬頭看過來,但他只是望了她一眼,沒有絲毫停頓便走了出去。
周氏連忙過去,瞧了幾眼孟慶東的臉色,才試探道:&ldo;這位楊大都督說了什麼?&rdo;
孟慶東胸口前劇烈起伏,臉色鐵青,孟錦年怕楊颯說出來提親惹了他不痛快,心驀地懸起來。孟慶東眉頭緊蹙,望著她們:&ldo;我不在的時候,究竟發生了何事?&rdo;
&ldo;咚&rdo;一聲,她的心又落了回去。
楊颯經歷十多年,自然不會愚蠢地提出婚事。
他只是將事實隱去了幾分,又增添了幾分,&ldo;孟大人深陷牢獄,令嬡四處奔走,最終來到我的門下。我素來敬重大人風骨,況且此次事件,孟大人也算是受到了牽連。於情於理,楊颯豈有不出手的道理?&rdo;
孟慶東面色驚疑不定,卻又被他話中的意思說得舒坦了一些,&ldo;是麼?只是陛下盛怒,大都督肯此時去,著實出乎下官的意料。&rdo;
楊颯笑了笑,擱下茶盞沉聲道:&ldo;孟大人願意此時為同僚求情,亦是高風亮節。況且楊颯本以為即便是來,也會是孟大人的弟弟,卻沒想到令嬡孤身一人上門,有理有據,為父之心天地可鑑,著實令人敬佩。再加上你我兩家亦有舊交,楊颯又怎能做縮頭烏龜呢?&rdo;
孟慶東一愣,他自然聽出了其中的意思,楊颯點出來孟慶南與孟錦年,一定是有什麼原因。
他忍不住道:&ldo;小女闖到大人府中,亦是她的不對,下官在此為小女請罪。至於下官的弟弟,他素日奔波勞碌,恐怕也是一時疏忽。&rdo;
楊颯視線掃過來,長眉入鬢,略有深意地笑了笑:&ldo;後來楊颯才知道令弟曾上門過,不過府中人不識得令弟,故而未能相見。&rdo;他點到即止,相信周氏也會說個清楚,然後驀地起身拱手,&ldo;孟大人勞累多日,楊颯就不打擾了。&rdo;
路過孟錦年時,楊颯只遙遙看了她一眼,他按捺住自己的心,而後大步走了出去。
孟錦年聽說了來龍去脈,心底鬆了一口氣,又低頭一笑。不愧是楊颯,十年過去,他果真與記憶中的越來越相似,卻終究不同。
他此次來,交代了緣由,一番連消帶打表現出對孟錦年的欣賞與尊重,又點出孟慶南的做法有問題。
孟慶東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氣得臉色發青,讓人找出孟慶南。
與此同時,孟慶東對楊颯的態度亦改觀了一些,&ldo;不趁人之危,坦坦蕩蕩,並且伸出援手。&rdo;這是孟慶東對楊颯的評價。
周氏與孟錦年商量許久,決定不將這一切告訴孟慶東。
告訴周氏是逼不得已,告訴孟慶東,卻只能讓他知道周氏曾經身亡的事實,太令人哀慟。所以當楊颯請媒人上門提親的時候,孟慶東才知道他的狼子野心。
即便再生氣,孟慶東也會詢問孟錦年與周氏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