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西秦的軍隊醫療(第2/2 頁)
太醫院還會邀請那些研發出新藥方或新技術的人才共同參與研討。
劉胥兌現了他曾經許下的諾言,大量來自戰場上的敵軍屍體以及死去的奴隸成為了寶貴的實驗材料。這些資源使得醫家得以盡情地進行研究。由於充足的實驗樣本,外科領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尤其是在五年前,一本名為《人體解剖學》的書籍問世,對外科手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本書詳細介紹瞭解剖人體結構的方法和技巧,讓人們對人體的奧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自從將後世的手術、縫合等知識教給了太醫們之後,這些知識被迅速應用於實踐當中,但由於此時正處於起步階段,很多技術還不夠成熟,因此不少受傷的俘虜和奴隸成為了實驗品,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折磨。儘管如此,能夠成功地從太醫院走出來的人並不多。
然而,正是因為這些知識,使得西秦的將士們在戰場上的存活機率大大提高。當傷愈歸營的老兵越來越多時,這一現象令各級軍隊都感到欣喜若狂。每次軍機處和內閣在爭奪預算的時候,軍機處都會毫不退讓,即使在其他方面做出讓步,也絕不會減少在醫療方面的任何一分錢投入。
按照軍機處的規劃,每支百人隊伍會配備一名醫士;每營五百人的部隊則會安排三至五名資深醫士;每團一千人的部隊除了配備醫士之外,還有數名醫生;而每師五千人的部隊,則需要擁有足夠數量的醫生和醫士來組建醫院。一開始,這個名稱叫做“醫廬”,但劉胥認為這個名字不太好聽,便改成了“醫院”。
每位醫士都有一到三名學徒作為助手,在學習期間擔任後世護士的職責,學成後參加過考試就可以成為一名試醫士,完成足夠多的傷患處理或足夠年限後才可升為正式醫士,想有相應的福利和帶學徒的權利。
要知道,不管是工匠還是醫士一類的專業要求高的職業,在官方手下幹活帶學徒是有補貼的,出師快技能好還有獎勵,正式的工匠和醫士收入比普通小吏還高。這才有了百工和醫學遠超大漢的發展速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