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點都不溫柔嗎?(第2/3 頁)
多半隻是個藉口罷了。
就算卡森·博格當真了,林格也不會當真的。
或許對東大陸人來說,“成為下一個所羅門”是一種值得光榮的讚譽吧。這位赫赫有名的“魔法之父”雖然來自西大陸,且曾經是魔女結社的一員,最終卻能毅然叛出結社,割捨過往,選擇了一條與邪惡和暴政為敵的道路。若沒有堅定的覺悟和崇高的信念,恐怕無法做出這樣的選擇吧?於是,知曉以上種種事蹟的人,無不對其感到認可和敬服。
然而,在知情人的心目中,所羅門絕不是那樣高大的形象,恰恰相反,他的一切行為、邏輯與動機,都有值得警惕的地方。
所羅門背叛魔女結社,真的是因為對結社的所作所為感到不滿嗎?他確實是結社成立至今的歷史中,為數不多的幾個叛逃者之一,或許也是影響力最大的那個。然而,據格洛麗亞所說,他背叛的真正理由,是因為結社在斷絕魔力的計劃上,提出了“以魔導取代魔法”的方針,旨在進一步降低鏡星的魔力濃度含量,這對於所羅門來說是不可容忍的。他成為哲人的貢獻來自於對魔力標準制度的建立,以平行月季的魔力濃度含量為標準制定了魔力的基本單位,即現在仍然使用的o'S,使魔法體系進一步規範化,他本人也因此獲得了“現代魔法之父”的美譽,與“魔法始祖”梅林·安布羅修斯、“魔法部長”厄休拉以及“大魔法師”尼可·勒梅等人,並稱為新時代最偉大的魔法師之一。
看得出來,他一定非常享受這個稱號所帶來的種種榮譽,以至於在那場會議上提出了激烈的反對意見,但至少,當時的魔女結社中,對魔導取代魔法的必要性存在清晰認知的哲人佔了大多數,因此在投票表決階段以壓倒性的優勢駁回了所羅門的反對意見。
整個事件最精彩的情節就這樣上演了——會議結束的同一天,所羅門便帶著結社內部絕大部分關於魔法體系的機密資料叛逃了,其決斷與行動的速度之快,令格洛麗亞看到這裡時,都忍不住感慨了一句,懷疑這位魔法之父其實是早有預謀。即使不是現在,也會在將來的某一刻叛逃,這場會議不過是加速了這個程序而已。
因為他所享受的,是以“現代魔法之父”的身份受人崇拜的過程,但在結社內部,與他同等級的“哲人”實在太多了,除了同為魔法師的梅林、厄休拉與尼可勒梅之外,推廣了魔法體系“獸法師”阿萊斯特·克勞利,“聖女”貞德、“紅鬍子王”巴巴羅薩以及“元帥”拿破崙等人,在俗世的名望也絕不遜色,這似乎讓他感到自己被埋沒了,或者說,被打壓了。
叛逆的苗頭早已埋下,而所羅門後續的動作更是證實了這一點。他迫不及待地篡奪了隱秘組織求知會的領導權,將其改名為真理會,然後以真理會的名義召開了所謂的“魔法會議”,向神秘世界公開了魔女結社的存在並大肆宣揚其危害性,將其渲染為一股足以毀滅世界的邪惡力量——從某種意義上,倒是貼合了當時的魔法師日夜憂懼的心理。於是,十三隱士會成立,此後,魔法界與世俗界聯手對抗魔女結社的種種舉措背後,都有這個男人參與的跡象,從落幕野戰役到肅正之戰,從霧河戰役到無謀刺殺案,他幾乎完整經歷了那個時代的每一場戰爭和陰謀。
但戰爭的結局是魔法師被屠殺凋零,如秋天收割的麥田般成片成片地倒下,陰謀的尾聲是魔法師在世俗界的地位一落千丈,由座上之賓淪為聲名狼藉的犯罪者。在這個過程中,比所羅門更加強大的魔法師一個接著一個地死去,只有他躲過了每一次死亡的危機,並讓自己的地位越來越高,直至成為所有魔法師的領袖,十三隱士會的執筆者——實質上的首腦與核心。
魔法界越來越衰弱,所羅門越來越強大,當前者衰落到一定程度,而後者強大到一定程度時,他順理成章地提出了遠赴東大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