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偶像與粉絲(第1/2 頁)
一首出道曲讓成員們又找到了初心。
現場的情緒共鳴也感染了她們。
透過大螢幕,易浩彥看到好幾個成員目光閃閃。
偶像和粉絲們相互感動著。
共情,這種典型的心理學現象此時在現場的偶像與粉絲之間展現的淋漓盡致。
對於偶像和粉絲的關係,男孩有著自己的看法。
偶像的原意本就是讓人崇拜,敬仰的人。
商業的偶像雖然偏離了這個定義,可是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眾所周知,偶像最重要的是人設。
在rb,秋元康系的偶像可以說把這一點發揮到了極致。
一大批沒有什麼唱跳基礎的女孩,經過簡單的甄選就可以加入團體。
在團體活動中不斷展現自己的特點,幾乎任何能讓粉絲喜愛的特點都會讓女孩們一炮走紅,成為團體發展的助力。
萌系,御姐,女王,傲嬌,腹黑,毒舌,大小姐,澀谷系,學霸等等,各種特點包羅永珍,應有盡有。
甚至連主打“鹽對應”,冷言冷語對待粉絲的偶像都可以走紅。
秋元康對人性的把握讓人歎為觀止。
在韓國,雖然沒有明確提人設的概念,其實現實中已經在執行。
和秋元康系的偶像不同,韓國偶像界對基本功的要求還是很高的,唱歌跳舞依然是偶像活動的主流方式。
但是人設的需求其實已經體現在團體定位裡面。
目前的韓國偶像團體,每個成員都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這個定位就是成員在團裡的人設。
門面,主唱,主舞,綜藝咖,隊長,忙內等等。這種人設還比較初級,往往都和成員在隊裡的作用和主要負責的工作關聯密切。
門面主要負責美,透過美麗的面容和身材吸引粉絲。
主唱和主舞則是在唱歌和跳舞上有較強的實力,透過專業吸引粉絲。
隊長要有領導力,能夠團結和管理隊員,一般都是一個可以信任的形象。
忙內作為隊內最小,往往是可愛或叛逆的形象,透過反差來吸引粉絲的關注。
這種人設往往在出道初期使用,可以讓觀眾很快明確隊員的特點,容易分辨和記憶。
後期有一定粉絲群體和關注度以後,人設就會更多和成員本人的特點聯絡在一起,脫離工作分工。
之前少女時代自我介紹時,每個成員的外號就是一種典型的人設。
把每個成員讓人記憶深刻的點挖掘出來,以外號的形式固定並宣傳出來,很容易就強化了偶像在粉絲心中的形象,是很聰明的人設。
粉絲的接受度很高,和偶像的契合度也高,不容易崩塌。
人設的目的最初都是為了讓粉絲認識並記住偶像,只有有了辨識度,才有進一步喜歡並追捧的可能。
所以人設就是偶像的賣點。
偶像扮演成粉絲喜歡的樣子供粉絲消費,粉絲選擇自己喜歡的偶像滿足自己。看起來是很清晰的商品供應雙向選擇的關係。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遠沒有那麼簡單。感情是不可能簡單買賣的。
起初粉絲們被偶像吸引,多是因為外貌,身材,才華等等外在的東西,後面就會漸漸變成能力,德行,和對這個人本身的喜歡。
聽起來有點像戀愛,其實也差不多。
日韓兩國中,粉絲和偶像往往是以一種模擬戀愛的心理關係相互聯絡的,所以偶像不能戀愛也是通用的業內準則。
因為偶像被爆出戀愛,粉絲就會有一種被背叛的感覺,不會再追捧偶像。
度過初期的偶像透過人設吸引粉絲的階段以後,就進入了模擬戀愛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