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第2/2 頁)
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漢中,漢中太守張魯與其弟張衛戰死;部將楊松、楊柏投降,後因名聲不好,被徐晃殺死;謀士閻圃、大將楊任、楊昂則逃入西川,想要借兵報仇。
徐晃一攻下漢中,馬不停蹄地繼續南下,一直打到劍閣,因為張任憑藉地勢堅守,才讓徐晃速取成都的計劃落了空。而驚魂未定的劉璋則趕快向朝廷求援。袁斌得到曹軍攻打益州的訊息時,徐晃已經打到劍閣了,如果不是張任力挽狂瀾,益州已經姓曹了。
袁斌與曹丕之間,是不可能有和解的可能的,曹丕已經稱帝,如果讓他放棄手中的皇權,還不如殺死他來得痛快,而袁斌則代表了大漢朝廷,曹丕則是朝廷的叛逆,是一定要給予消滅的,兩者之間的戰爭必以一者的滅亡,才能告終。
袁斌趁著魏國國內遭災,而且魏軍又遠徵益州的時候,親率大軍攻打魏國。漢軍兵分三路,北邊一路由幷州牧麴義、于禁率領,從幷州渡過黃河,攻打曹魏的平陽、河東、馮翊等郡;中間一路由袁斌親自率領,攻打潼關;南邊一路,則由新降的南陽太守張繡為主力,再配以馬超、龐德等人,攻打武關。
三路大軍共計十萬餘人(袁斌率四萬,麴義率三萬,張繡率三萬),浩浩蕩蕩向魏境進發。延途鎧甲鮮明,光照大地;旌旗無數,遮天蔽日。
當時魏帝曹丕怕陣前軍心不穩,讓皇親大將軍曹仁守潼關,車騎將軍曹洪守武關,親自把守通向魏都長安的兩處隘口。
曹仁、曹洪雖然對曹丕,對魏國是忠心不二,但是底下的官兵們可沒有那麼高的覺悟。本來已經好長時間沒有發軍餉了,如今又鬧旱災和蝗災,連一頓飽飯也吃不上了,這兵當得還有什麼意思。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