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2 頁)
&ldo;不是有沒有信心的問題。&rdo;劉伯飛看著剛剛結束了表演,在冰場中心做出結束的致意動作的韓露。&ldo;……是必須做到的問題。&rdo;
那次,在冰場旁邊迎接韓露的,是當時才接替了卸任的前輩,登上總教練的位子的王西明。他在退役前可以稱是傳說級別的男單選手,一度打破了國際上對中國男單的固有印象。他連續衛冕三屆世錦賽冠軍,重新整理過四次自己創下的世界紀錄,以揮灑著雄性荷爾蒙的剛烈風格見長,但其中也不乏透過無限瘋狂所傳達出的情感表現力。
至他光榮退役為止,他幾乎橫掃了整個冰場,共參加大型比賽62次,47次奪金。在現役的花滑運動員裡,僅從結果來看的話,能夠和他取得的成績比肩的,只有加拿大雙人滑選手,杜哈梅爾和埃裡克的組合。
對照比王西明晚三年出道的劉伯飛,他初次參加世錦賽便拿到了銅牌,這對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來說絕對算得上是一個不差的成績。
這用張磊的話來說,劉教練在變成劉月半之前,也是英俊瀟灑的翩翩少年‐‐然而這位熱愛古典音樂的翩翩少年,無論是技術難度,還是表現力,都沒有辦法擊敗當時風頭大盛的師兄王西明。
終於,在一次大獎賽上,劉伯飛因太執著於勝過王西明反而出現重大失誤,連領獎臺都沒能登上。他的願望‐‐想要以自己的方式證明自己正確的願望‐‐再度被狠狠地擊入了塵土中。
中國花滑界這種重技術而輕藝術的趨勢,或者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習慣性傳承下來的。畢竟,所有人都知道,技術是可以透過高強度的訓練培養出來,然而藝術鑑賞力則是一個需要在充分的天賦、靈感和感受力的基礎上才能生成的漫長過程。這件事勞心費神,也沒有辦法很好地量化衡量。而王西明、艾米等人接二連三征服高技術難度跳躍動作這個事實,就順理成章地讓人將重點放在了這上面。
這件事很好理解,一個人一門心思做一件事,又做成了,就很難去接受什麼質疑。
任何人都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
或者說,任何人都相信曾經讓他們嘗過甜頭的東西。
韓露表現出來的天賦受到了王西明的極大關注,他甚至特意來看她的訓練,並親自給予她非常詳細的技術指導。關於這位總教練的傳奇韓露當然也有耳聞,所以在當時不過十歲出頭的她看來,王西明才是她真正的伯樂。而那個永遠磨磨唧唧,永遠講著大道理的劉伯飛是理所當然地應該被時代所淘汰的人。他和韓樹華‐‐她想,他們原本都是一類人。他們自己想要怎麼樣,就想要把別人怎麼樣。
而她已經受夠這種事了。
------------
第10章 實現目標,順便得到勝利
韓露的跟腱手術結束後,繼續留在美國做著後續的康復訓練。這段時間很難熬,漫長而難熬。陸柏霖給她打過兩次電話,一次是詢問康復情況,另一次是普通的寒暄,這之後,便沒有再聯絡過她了。
沒有記者、媒體,沒有韓樹華動不動的冷嘲熱諷,也沒有劉伯飛整天在耳邊絮絮叨叨,也正好,韓露也根本不想在這種腿上打著石膏,走兩步路還需要工作人員在旁邊看護的時候看到他們。
她的身邊只有趙之心和他的美國導師。這個美國老頭兒整天都犯著職業病,沒事帶著一批研究生博士生進來興致盎然地觀察她的跟腱和肌肉,觀察得趙之心都心驚膽戰,生怕韓露暴脾氣一個收不住直接破壞了國際關係……
韓露一直忍得挺好,第一次沉不住氣,是在脫掉石膏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