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1/2 頁)
選手們為了獲得更多的技術加分,而對拋跳的高度和遠度有著執著的追求,這也正是劉伯飛眼中許浩洋的優勢所在,他的力量很足,這讓他比其他人能夠將搭檔拋得更高,以讓搭檔有更多的滯空時間來完成旋轉。他和江心在過去曾經完成過四周拋跳,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另外,捻轉是男伴雙手給女伴身體兩側施加不同的力量,如捻動竹蜻蜓那樣讓搭檔在空中旋轉起來‐‐這是張磊和子君組合最好的技術之一。在空中旋轉兩到三週後,由男伴在空中接住女伴,並平穩地放到冰面上。要求是用單足後外刃落冰,男伴也需要用單足滑出。
和單人一樣,在正式比賽中,雙人滑也有它的規定動作,它分成短節目和自由滑兩個專案,短節目時長2分40秒,每組包括8個動作,自選音樂,每個動作只允許做一次(不包括四周跳),自由滑時長4分30秒,自選音樂,自編動作,每一個接續都是要經過無數次的討論、實驗和磨合才能最終決定。
比賽是對運動員的考驗,休賽期則是對整個團隊的挑戰。
劉伯飛估算著時間,韓露必須在短時間內掌握她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動作,並透過隊內選拔。這件事絕不容易,他並不知道她能夠做到什麼程度。
最重要的是,她能否順利地對他人建立起名為&ldo;信任&rdo;的情緒。
在那次鐵達尼號大舞臺的鬧劇的一週的同一時間,就是所有人都離開冰場之後,韓露和許浩洋當真進行了他們約定中的比賽,也是這幾個教練首次見到這種荒謬的比賽。
花滑選手之間的……one on one。
而且還是男選手和女選手之間的one on one。
就和上一次在那半個玩笑裡商議好的一樣,兩個人的選曲都為《羅密歐與朱麗葉》。與雙人滑的情感互動性不同,作為單人滑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由於戀人角色的缺席,反而是用接近於舞角戲一般的表演方式引出了一種獨特的張力,也給予了選手足夠的發揮空間,這也是這首曲子成為熱門經典的理由之一。
韓露對選曲的要求並不是很高,在過去的比賽中,她的選曲基本上都是由劉伯飛和艾米決定的,反正,別管是什麼樣的曲子,她都能夠跳出她自己的風格‐‐在論壇裡,也就有她的死忠粉寫了十萬字長論文,恨不能向所有人解釋韓露對於曲子那種最獨特的詮釋視角‐‐劉伯飛也看了幾眼,看著就覺得特別的不可思議。
沒有,他想,她根本沒有這麼複雜的內心戲。
什麼激情啊衝動啊瘋狂啊幻想和現實的交界啊內心的重塑啊什麼的,統統都沒有。
你偶像就是哪個動作難跳哪個,她就是恨不得把花滑玩成女子跳躍大賽,誰轉得圈多誰分數就高。
在比賽‐‐或者說對決,正式開始之前,韓露塞著耳機在休息區做著拉伸運動,另一邊的許浩洋更是面色凝重。劉伯飛知道這兩個人是來真的,韓露從來沒有疏忽對待過任何一場比賽,無論面前的對手是誰,她都沒有差別地想要戰勝。
說起來,他回憶起來,她提出和他人單對單比賽這回事,其實在她小的時候就已經發生過一次了。
那個被挑戰的物件就是他自己。
那是十五年前的事,韓露十四歲,剛剛初步掌握四周跳的技巧,周圍已經沒有能夠與她匹敵的人,於是,她自然而然地將對面前這位始終廢話連篇地限制她挑戰高難度的慫包教練下了戰書。
可以說,在那個時候,實力遠超身邊同齡人,在莫大的榮譽和褒讚中成長起來的韓露根本就看不上劉伯飛。她覺得這個男人純粹是被花滑界淘汰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