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糖人的弱點(第1/3 頁)
要說糖人的組成,主要是靠了李國利導演的作品,和蔡亦穠女士的資本運作。
李導拍古裝偶像劇的能力沒的說,一手帶出來梁勝權、林玉芬、黃俊文、吳錦原,後面四位真的撐起了仙俠劇、古裝戲半邊天!
呃,還有一個於媽御用的李慧珠。
但李導是個純粹的匠人導演,他有能力拍攝出優質的古裝偶像劇,但不擅長其他的東西。
在說蔡總,首先得承認,蔡總攢劇組的能力沒的說,‘慧眼識珠’,挑演員的目光也很準。
仙劍四美,流量頂峰。
並一手發掘了像老胡、那扎、劉師師、將勁夫這樣一批流量小生。
但女人當家,難免有重大的性格缺陷。
其一,她資本運作能力太弱,跟華宜兄弟的大王總一比,差得遠。
王忠君是個真正的資本運作高手。
在華宜成立的初期,王忠君遇到了發展瓶頸,資金不足。由於政策、經濟環境的制約,公司沒有機會獲得銀行貸款或風險投資。
在這種情況下,王忠君找到了太合控股夫人董事長王偉,最終王偉出資2500萬,取得了華宜45的股份,公司名字也叫華宜太合。
到了04年,出於對外部競爭加劇的擔憂,王忠君決定增資擴股。
這時,一直在國內謀求機會的to集團,表示有意入股華宜兄弟。
於是,to集團與王氏兄弟達成合作意向:to集團向華宜投資1000萬美元,其中500萬美元用於購買華宜27的股權,另500萬美元認購華宜兄弟年利率為6的可轉債。
王忠君為了確保在此過程中不喪失控股權,先以7500萬元回購了購太合手中45的股份。太合退出後,“華宜太合”也就更名為“華宜兄弟”。
王忠君回購了太合45股權後,和王忠壘成為100控股人,然後將27的股權轉讓給to集團,同時向太合定向發行可轉債,王氏兄弟股權比例為73。
不久,華宜又引進一家風險投資機構,以70萬美元的價格轉讓了3的股權,王氏兄弟股權比例降至70。
透過這輪資本運作,王忠君兄弟賺了1300多萬人民幣,但他們所擁有的股權,反而由之前的55上升到70,整個運作極其漂亮。
所以,在大王總這個資本運作的高手帶領下,華宜成了第一個上市的民營影視公司。
而蔡總,別說資本運作,就連糖人上市之路也是磕磕絆絆的,蔡老總不想讓外界資本影響公司的自由,所以一直拖著不肯上市。
然後,就眼睜睜的看著,華策、華宜、歡瑞這些對手公司逐一上市,然後,市值差距越拉越大,人家都已經是龐然大物了,糖人卻還是個小作坊。
到了後來,搖擺不定的蔡總終於決定上市。
糖人在做了充足準備的情況下沒有ipo卻選擇了三新版,並且錯過了15/16年的最佳上市時期。在18年才申請ipo。
但此時因為範小胖稅務風波,國家監管變得嚴格起來。
糖人已經錯過了上市的最佳黃金期,上市之路已經註定會困難重重,真不知道蔡老總是咋想的。
在從另一方面講:蔡總這人不擅長炒作和營銷。這也是一大缺點。
像於媽,隨隨便便一句話都能上熱搜,但蔡老闆呢?罵人都罵不上熱搜!
在看光線的老總王長田,就是個營銷高手,《富春山居圖》那樣的爛片都能運作出三個多億的票房出來,糖人在這方面差的遠!
仙劍不能上星播出,表面上看,好像確實是廣電的‘鍋’!
但其實這是不對的!
要論爭議,馮褲子的哪一部電影沒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