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走仔日,有子如此再無憾(第1/3 頁)
年初二、初三是潮汕人的‘走仔日’,意思為出嫁的女兒回孃家的日子,也是謝易知陪著母親回孃家的日子。
往年因為謝敬堯的荒誕不著調,每次都被林珍娘以各種理由絆住。
所以吳淑嫻每年的大年初三,要麼是來去匆匆,要麼就是打發人去送年禮。
而吳家的兩位嫂嫂都是年初二匆匆從孃家回來後,特意的張羅了一大桌飯菜招待兩個姑子。
每年吳淑嫻都敷衍了事,讓她們都頗有微詞。
這也導致了吳淑嫻一直覺得在孃家,在嫂嫂們面前有些抬不起頭來。
今年則不同,雖然她中年喪夫,但是繼任家主的是她的兒子,在古代,她就是實打實的謝家‘老封君’。
在謝易知的全力支援下,吳淑嫻今年的回孃家,可謂是十分的隆重。
早在自家備年禮的時候,他們便把回孃家的年禮預備好了。不論是慣例的四季蔬果、茶葉藥材、還是一些北境來的稀罕皮料,都應有盡有。
謝易知更是為了母親臉上有光,大手筆的從日耳曼商人手裡購買了留聲機,預備著送給熱衷於參加舞會的兩個表妹。
年初三一早,謝母吳淑嫻,帶著謝易知、謝行知、謝慧敏兄妹三人,蘇錦繡則是帶著謝榮知。
一大家子人分別乘坐兩輛汽車,一輛運節禮的小貨車,浩浩蕩蕩的往100裡以外的青州城開去。
和連州城不同,青州是一個不靠海的城市,但是青州是嶺南有名的‘絲都’。
其產出的‘飄雲錦’聞名全國,早些年更是貢品。
那時候的達官顯貴之家的女眷們,無不以穿一身‘飄雲錦’的裙褂為榮。
所以青州城裡,幾乎城裡家家戶戶以養蠶制絲為生。
吳家也是絲綢世家,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
吳家從一家小小的綢緞莊起家,逐漸擴大規模,直至吳家老爺子在世時,壟斷了青州城過半的綢緞生意。
所以當他們家兩個女兒出嫁的時候,可謂是十里紅妝!
吳家老爺子去世後,家裡的生意由兩個兒子繼承。
老大吳述青是個沉默寡言的性子,最重規矩,行事向來一板一眼。
娶了小商賈家的女兒做妻子,生了一兒一女。
兒子吳宗琮生性清高,不喜商人的銅臭之氣。從學堂畢業以後尋了一份政府機要秘書的差事。
娶了青州縣長的女兒為妻,算是政商結合。
女兒則是謝易知堂姐謝玉敏的同學,是花州師範學院的學生。
吳家老二吳述同心思活泛,向來是一個長袖善舞之人。
他娶了前清舉人的女兒為妻,生育了兩女一子。
兩個女兒年方16,是青州城上流社會有名的雙生花。
兒子今年7歲,是夫妻倆的老來子,也是吳家老太太的心尖肉。
吳述同和為人刻板的吳述青互補,兩人相輔相成,也算是把老爺子留下的家業經營的有聲有色。
除了在一些小事情上時有摩擦,整體上看還是十分和諧的。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因為老太太尚在,所以吳家還未分家。
吳家兄弟能夠相安無事互相扶持,但是吳家妯娌卻不甚和氣,總是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互別苗頭!
為此,吳家老太太雖然對他們的明爭暗鬥心知肚明,但也懶得管。
只要她們不鬧出花兒來,她一個老人家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等謝易知他們一行人抵達青州吳家的時候,已經快晌午時分了。
車子到了吳家大宅門口,便發現正門早早開啟,吳家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