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回廣西故鄉(第1/1 頁)
收拾好行李,發動起停了二十天的小轎車,開啟導航,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絲雲彩。只不過帶走了兩億四千多萬元。
一路累了就休息,餓了就停車吃飯。平安才是主要的。千萬不要為了趕路而趕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祖國的大好河山必須要慢慢欣賞。
出了湖南,進入廣西,決定在桂林休息一晚。桂林距離黃華彬的故鄉只有四小時車程了。華彬決定回村裡擺上十桌八桌的請全村宗親吃飯,現在不是年不是節的,年輕人多數到廣東打工去了。估計都不需要十桌。
“阿金哥,你在村裡還是在南寧,我現在桂林,明天中午回村,想請全村宗親吃飯。看怎麼安排!″
“我在南寧呢,怎麼發財了?″
“算發了些財吧。就想在祠堂擺十幾桌,看買菜做菜的怎麼安排。你最好回來下,好久沒見到你了。″
“我爭取回去吧,你先和村長榮鑫叔聯絡。統計下多少人,讓他安排買菜還有做菜的事情。″
阿金哥目前是和華彬同輩都是華字輩,華彬父親和阿金父親屬榮字輩。當年在村裡的家庭都窮,但每個村都有些手工業。其中最出名的有炮竹產業和磁器產業,不過新世紀後由於炮竹產業危險汙染大被關停了。磁器產業產品比較單一且不精緻,現在也基本上沒人生產了。而華彬他們村的產業是打草蓆,各家在田間地頭種上打草蓆用的蘆葦,一年後收割下來切開曬乾,閒的時候兩人一組,一人串蘆葦,一人砸緊。兩人一天最多能打出兩張席子。
在八十年代,每家存夠十幾張草蓆後,逢周邊圩縣趕集的日子,年輕人將草蓆捆綁在腳踏車上,半夜就結伴去趕集。有時要騎上百公里,去的最多的還是南寧,路程九十公里。發財發不了,但也不至於連點收入都沒有。
阿金哥算有些頭腦,在九十年代末借錢在南寧租了鋪面,經常回村收席子。而這種純手工打造的草蓆在開空調時不會起水珠,故購買的人挺多。價格當時還嚇到黃華彬,就一米五左右的草蓆就七八百一張,兩米的要一千多一張,還要預定。慢慢地在阿金哥鋪面前邊就多了許多間涼蓆店,全是村裡宗親。
在村裡就是這樣,誰有本事又有錢,說話就有分量。所以有什麼事問阿金哥就對啦。
“好的阿金哥,我和村長打電話!″
村長榮鑫,比黃華彬還小几個月,但按輩分華彬要喊他叔。農村的輩分就這樣的。
於是黃華彬又打電話給村長,說明天想請全村宗親吃飯的事,讓村長安排。
“村裡現在沒什麼人喲,打工的做生意的都沒回來,就有些老人還有小孩了,我打電話看看在周邊市縣做生意的能回來不。″
“謝謝榮鑫叔,你統計好人數也好安排買菜。我先轉一萬塊給你。菜全要好菜,至少要像吃喜酒的席面,錢如不夠你幫墊些,麻煩榮鑫叔啦。喔,阿金哥我通知他了,他應該要回來。″
“用不了一萬塊,平時有個三四千就夠了。″
“整得好一些,烤乳豬,燒鵝狗肉都要有,蝦蟹都要有,其他的你看著買。師傅你要現在就去跟人家說好,不然人家明天有事就不好了。″
安排好明天吃飯的事,華彬一家駕車去陽朔西街吃飯。都說到桂林不到西街等於沒到過桂林。哎,到了也就那樣。所謂的網紅點,全吹出來的。商業化太嚴重了。飯菜價格貴還不好吃。吃完飯在西街轉了轉,沒啥意思。回酒店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