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第1/2 頁)
正如同那其餘具名的八百一十五名武官、以及那不具名的一萬四千餘名兵卒一般,只是寥寥數筆冷冰冰的墨漬。
戚炳靖的神態幾乎沒起一絲變化。
然而他的目光卻緊緊地凝定在那兩字上方——
「謝淳」
過了許久。
他的面前開始變得有些模糊。
目之所視處,晉西北邊軍戍所外的狂風平地而起,挾捲住足以令人窒息的粗糲沙塵,兇猛地從地下翻盪出所有因重傷而死於自己人之手的千萬具森森白骨。
這風一路南侵,襲上千裡之外的豫州城頭。粗砂被驟雪凍做一塊塊泥冰,在他眼前,砸落在城壑外高壘如丘的兩軍士兵死屍身上。那所有的白骨與死屍,倏忽統統化作塵灰,被烈風一剎吞沒。
這風穿馳過上下百餘年,見證晉室每一朝帝王的登基之路。
這風撲上他手中的軍報,而後了無蹤痕。
唯那一串串已無人知的姓名,隨著他攥緊了手指,輕微一晃。
第63章 陸拾叄
元烈三十四年夏。
由晉帝第三子裕王督掌的南徵兵馬,在高涼郡慘遭敗績。這並非裕王府在過去數年間的頭一回失利,但卻是數年當中罕有的被平軍一路抄沒大軍後方轉運重鎮的一役。
此前,裕王以不世之軍功博得聖眷,因近年征伐頻頻,遂請旨在地處西南的齊康郡置督視軍馬府,以掛帥之親將坐鎮督府,總統南征諸軍馬事。又以王府中的數十名幹練能臣充督府屬官,分領諮議軍事、機宜文字、幹辦公事、隨軍轉運等督府要職,全面節制邊境軍期之民政、兵務、錢糧諸事宜。經裕王一手打造的督視軍馬府在兵威鼎盛之期,足可與朝廷的三衙分庭抗禮。
謝淳,正是這督府中最傑出的幾位屬官之一。他是進士出身,於元烈二十七年入裕王府為謨臣,參謀機要,頗得信任。元烈三十二年,督視軍馬府初建,謝淳作為裕王謨臣充任督府諮議軍事,協助當時的裕王親將節制藩軍兵馬調發諸事宜,沒過多久,繼被委以監察戰時軍馬錢糧之重任。元烈三十四年夏,大晉發兵,謝淳任隨軍轉運使,在高涼郡設隨軍漕司,職掌前方作戰兵馬之錢糧草料籌集、調配、運輸等要務。
兩軍戰事膠著,至六月中旬,大平以三萬人馬牽制晉軍主力,分遣八千騎兵日以繼夜地奔襲晉軍後方,挾著縱將賠上這八千人馬的性命、也定要殺亂晉軍後方重鎮的洶洶之勢。
高涼郡首當其衝地成為了平軍對晉軍發起奇襲的頭一戰。
距離高涼郡僅不過百餘裡的齊康郡接聞這一急情,立刻北撤郡內居住的所有督府屬官的隨軍眷屬,又接連發報其餘後方諸郡,曉諭此變。
待這些謨臣的眷屬們被倉皇送回裕王府所在的始安郡時,高涼郡早已兵敗不守。平軍在一把火燒光了漕司和郡內所有的糧草倉之後,並沒有繼續去攻督府所在的齊康郡,而是立刻調轉馬頭,在回軍沿途中將晉軍轉運前線之各要道一一掘毀。
齊康郡督府雖避過此劫,然高涼郡漕司及轉運糧道既毀,短時間內再難繼續同從前一樣強有力地支撐前線軍需。
在前方鏖戰的晉軍聞後方生變,軍心不穩,士氣大跌,潰敗連連;至七月時,晉軍以累計戰亡一萬四千餘人的代價終於令平軍停止了反攻,繼而收戈退兵。
這一戰,於晉軍而言,亦恥亦辱。
是役戰亡的武官人數達到近年來的峰值,這對督府、對裕王、對朝廷而言都是一筆不小的折損,更莫論這當中還有不少當初從裕王府轉任督府屬官的難得能臣。
沒人能夠妄自揣測遠在始安郡的裕王的心情。
……
夏日溽熱,午後,裕王府中蟬鳴陣陣。
從齊康郡北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