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1/2 頁)
同院住的比娘小十幾歲的大嬸沒有剪髮,每天早晨,依舊坐在院子裡梳頭綰纂兒。偶爾也有人請她絞臉,不過來絞臉的都是些中老年婦女了。
抱窩(圖)
這些孩子都是娘幫鄰居帶大的。學校開展「五講四美」活動,這些孩子都來幫娘掃 地做好事。(1983年)
「『好狗不擋路』,光知道吃,吃,就不知道讓讓路。」娘嗔怪爹。(1994年)
當下蛋的老母雞下完蛋後仍不離雞窩,趕也趕不出來的時候,娘告訴我:它要抱窩了。
我不知抱窩是啥意思,娘說:「抱窩就是抱小雞。雞蛋在老母雞的身子底下孵21天,小雞便出殼了。」
不是說,老母雞想抱窩就讓它抱,這得看家裡需要不需要抱小雞,大多數時候,是不需要它抱,更需要它下蛋。娘說:「要抱窩的老母雞想抱窩的時候,它就吃食減少了,幾天後便不再下蛋了。它要抱窩,體溫也開始升高,不信你摸摸。」我把小手往雞的翅膀底下一摸,喲,還真是滾燙滾燙的,像感冒的人發燒似的。「把它從雞窩裡拖出來,抱到南溝水灣裡洗一下,它就不再抱窩了。」娘說。
抱窩一般在春末夏初,水灣裡的水還乍涼乍涼。那時我六七歲,和鄰居翠姐輪換著,把老母雞抱到水灣旁。翠姐兩手使勁地按住老母雞往水裡沉。渾身滾燙的老母雞一接觸到涼水,撲撲稜稜要掙脫開,弄得翠姐滿臉滿身都是水。我趕緊過去幫忙,兩個人才能將它制伏。當把老母雞的羽毛全部浸透時,我們兩雙小手也被冷水泡得通紅。我們趕緊把雞從水裡拖出來,扔到水灣邊的草地上,順勢從衣服上擦擦手,再把手放到腋下暖和暖和。暖和過來的小手直發癢。再看著那隻老母雞,滴著水的羽毛緊貼在身上,像瘦了一大圈,凍得哆哆嗦嗦站立不住,直在草地上打圈圈。我們把它抱起來時,它也無力掙脫。我撥開它的羽毛一看,原來像米粒大的雞皮疙瘩變得足有高粱粒兒大了。
當在太陽底下曬上大半天,它的羽毛重新蓬鬆展開時,一般的老母雞便不再抱窩了。有時也會碰上「屢教不改」的,那就再讓它來上一次或兩次「冷水浴」,它也就不敢抱窩了。
抱窩雞一般能孵雞蛋二三十個,一個家庭一般不需要每年增添這麼多雞。需要抱雞的時候,鄰居們便合計一下,看看哪家的抱窩雞個頭大,性子軟,有耐心,這樣的就叫做會抱雞的老母雞。我娘還是很樂意為大家服務的,幾乎每年都讓我們家的雞來抱小雞。雞蛋是大家你仨我倆湊的,為防止弄混了,每家在雞蛋上畫了個記號。做記號的顏料或是紅、藍墨水,或是鍋灰。也不是家家的雞蛋都能孵出小雞,不養公雞隻養母雞的家裡的雞下的蛋,就孵不出小雞。當時我不懂,大人也不讓我問,娘只是告訴我,和公雞在一起的母雞下的蛋,開啟以後,蛋黃兩側分別有一個像綠豆粒大的「小耳朵」,顏色比蛋清白一點。沒有和公雞在一起的母雞下的蛋,蛋黃邊上只有一個「小耳朵」,這樣的雞蛋就孵不出小雞。在中午做菜時,我拿了兩個不同的雞蛋打在碗裡比較,還真是這樣。我說呢,不養公雞的家庭的女人們都拿著雞蛋到有公雞的家裡換雞蛋呢。
在準備雞蛋的同時,娘開始張羅抱窩雞的窩,一般是找一個圓圓的筐或者是一個大盆,放在屋子的一角,裡邊鋪上厚厚的麥穰,並把麥穰做成一個凹下去的上大下小的窩。再找一塊涼蓆頭鋪在麥穰上邊,最後把雞蛋擺在涼蓆上。我問為什麼要鋪涼蓆,娘說,涼蓆面光滑,老母雞抱窩的過程中要時常用尖嘴巴翻動身下的雞蛋,使雞蛋的受熱保持勻和。在涼蓆上翻動雞蛋自然比在麥穰上翻動容易得多。
「把老母雞抱過來吧!」娘支使我。
我趕緊把抱窩的老母雞遞到孃的手裡,娘順手就把它放到雞蛋上。
「它不會把雞蛋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