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2/5 頁)
麼簡單。董老和他可是在最早來國內投資就認識了。兩人一老一小,都在技術上卓有見地,交往多了,兩人早就成了忘年之交。對方和他也沒有什麼客套,每次來了也不一定會找他,都是自己跑去和相熟的研究人員討論技術問題。這次會按照客人求見主人的禮數在會客室等他,自然不會是單純來串門那麼簡單。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郭逸銘腦子一轉,想通了其中的因果關係。他不敢讓老人多等,立即站起身繞過桌子大步向外走:“我這就過去。董老也是,他跟我還有什麼客氣的,還專程在會客室等……”
“材料所傅書記也來了。”舒雨菲小碎步跟在他身邊,說明了原因。這也是秘書的職責,既要處理好各種煩雜事務,不讓老闆操心。又要在必要的時候,讓老闆儘可能多瞭解必須知道的細節,以免老闆判斷失誤,做出錯誤的決定,其間兩者如何均衡,全在秘書個人把握。
原來如此。
看來有求於他的不是董老,而是傅林傅書記。
傅書記現在在中科院可是紅透半邊天的人物,在他的領導下,材料所最先和西部計算機公司搭上關係。從78年春,到82年春,整整四年時間,在中美電子研究所蒸蒸日上,事業越做越大的時候,材料所靠著近水樓臺先得月,也是獲益匪淺。早期的磁性材料製備、磁碟、伺服電機、軟碟機、軟盤等等生意,他是西部計算機公司最大的原材料、零部件供應商。雖然後來磁性材料製備等等業務被上級部門轉給了其他兄弟單位,他們就選了一個供應各異向磁頭的任務,但依然得到了豐厚的資金、技術上的回報,日子比國內那些勒著褲腰帶過日子的兄弟科教單位來說,那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沒法比。
兩年來,材料所下屬磁帶廠徹底把各異向磁頭技術吃透了,並且經由長期向西部計算機公司供應磁頭,形成了產學研良性迴圈。資金跟得上、背靠材料所、又能借用中美電子研究所精密車間幫助改進生產裝置,磁帶廠在磁頭技術上的研究生產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不過國內對專利這東西實在是毫無意識,在中美電子研究所帶動下,材料所現在懂得有了新技術要立即著手轉化為生產力,才能提高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得到更高額利潤,從而對研發形成回饋,加速技術進步。因此,材料所上下一干人,都極為熱衷如何將新技術運用於生產,磁頭質量是越來越好。
根據磁帶廠所採用的最新生產工藝,在大規模生產條件下,軟碟機磁頭已經能平穩地固定在兆軟盤讀取能力,而不是當初品質起伏波動較大的試產品。
知道將技術儘可能及時轉化為生產力,卻絲毫沒有將這些技術在國際上申請專利的想法,郭逸銘對此是百思不得其解。
既然材料所不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他也就不客氣地將專利的發明人算到了中美電子研究所的頭上:與其以後被別人申請了專利,將果實摘走,還不如自己來享受這份成果。他也算是有良心,將材料所算作了該項技術的共同研發人。
對於郭逸銘的做法,材料所只是哈哈一笑,開玩笑似地跟他說算他還有良心,要是敢跟材料所收專利費,那他們就要跟他拼命了。
不過他在多次接觸以後,從董老等人處瞭解了原委,才知道事情並非他所想象那樣,材料所不懂得專利的好。專利的好處,材料所的領導幹部研究人員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不知道。可就是他們想,也沒錢申請國際專利,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材料所現在是賺了不少錢。
但按照國家外匯管制規定,這筆外匯收入全都被國家收走了。國家對外匯都是統一管理,大多數單位都沒有機動外匯,用錢需要像上面打報告,批准後才能用批文去中國銀行支領。材料所賺的外匯,只有很少一部分,被換成了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