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1/5 頁)
積體電路室主任萬洪接到試生產任務,很是緊張,這是公司傾力研發的產品,就這樣說都不說明一下,便直接交給他試製,他實在是心中不安,於是主動找到郭逸銘,向他請教試製過程中的關鍵技術要求。
“這樣啊……,那好吧,我就隨便說幾點。”郭逸銘本待讓他自己做主,但既然他尊重自己,他也決定說兩句,“這個試製呢,就是看看處理器的電路設計是否正確。雖然前期透過人力輔助設計,對其電路進行了實際測試,但那畢竟是線導微電狀態下的測試,可以作為參考,但可能會與實際產品有所出入。具體的最終效果,還是需要透過試製樣品來實際測試。另外呢,電路在封閉的積體電路中有哪些表現,電路之間是否會有干擾、過熱等等,也是需要注意的……”
他掰著手指,一五一十給萬洪解說起來。
萬洪聽得哭笑不得。
他幾十歲的人了,搞積體電路製備也有三十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這些基礎的東西需要郭逸銘教給他嗎?這種瑣碎的廢話,還不如不聽!
“郭總,是這樣的,我是想問問,這個試製過程中,有沒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比如說工藝流程啦什麼的,有沒有訣竅或是特殊的技術解決方案……”他趁郭逸銘說得口乾,端起茶杯來解渴,趕緊把他要問的重點說出來,堵住對方的嘴,別再讓他繼續滔滔不絕。
“特別需要注意的?沒有哇!”郭逸銘訝然,給了一個讓萬洪吐血的答案,過了幾秒鐘才一拍腦門,“對了,是有個事情我忘記說了……”
“是什麼需要注意的重點?”萬洪激動地問道。
郭逸銘一力主導的微處理器研發,考慮到國內現在的半導體加工能力,把處理器一分為二也算符合實際。偏偏他在協處理器上,卻依然整合了近八千個元器件。萬洪一看到這個設計就懵了,打死他,也沒法把這麼多元器件整合在一個晶片裡啊。
因為這是郭總堅持下的結果,所以他認為郭逸銘一定有解決的辦法,要不然這個設計就太輕率了。
郭逸銘笑哈哈說道:“我要說的是,現在只是試製階段,所以主要是透過實際產品,來檢驗一下電路設計是否達到要求,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並不需要你們拿出最終產品。所以呢,你們也別局限於一塊晶片裡一定要整合多少元器件,只要把電路做出來就好了,該佔多大就是多大!這東西本就沒有一定之規,只要做出來就好。”
萬洪當即木在當場。
積體電路的確誰也沒規定必須要多大,但為了方便比較,通常都會用同樣型號的產品作為參考。萬洪他們比較的物件,就是8080處理器。
8080晶片內部矽晶元尺寸是20989×2250微米,也就是兩厘米多一點,在這個晶元區域內,整合了5000個電晶體。
萬洪等人就是以此作為標準計算。以現在國內的半導體工藝,最多能在同樣尺寸內整合6000左右的電晶體,這才感到焦急,跑來向郭逸銘問計。誰知道對方給他這樣一個讓他啼笑皆非的答案。
能做多大就做多大,這是什麼解決辦法!
尺寸放大,不僅僅是代表整合水平低,還會因為電晶體的尺寸過大造成功耗加大、熱輻射增加,因為線寬的增加造成訊號延遲、降低處理器效能等等一系列後果。哪裡是一句想做多大就做多大的!
放到公司來說,採用這種擴大尺寸方法制造出來的處理器,必然會比英特爾同樣整合度的微處理器效能差得多!而且本來一片矽晶元上,原來可以同時製備二十片核心電路的,現在可能就只能做十六、七片,因而造成單位成本大大增加。
郭逸銘這樣的回答,可以說是不負責任!這和國內領導拍腦門作決定有什麼區別?
還講不講科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