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1/2 頁)
第13節:八 面子工程與為官之道(1)
也就是說,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一個好郡守,相當於現在一個合格的市長。但東漢時做官也必須拿到一張文憑,叫&ot;孝廉&ot;,那時候還沒發明科舉制度,更沒有什麼大本、碩士、博士之類,連國家公務員考試也沒舉辦過。
怎麼辦呢?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由各州郡的一把手負責向中央推薦,要求的條件很簡單:孝敬父母,廉潔奉公。
這有點兒小問題:孝字還好考察點,父母證明如有舞弊嫌疑,那還有四鄰八舍的數不清的活口呢,廉字怎麼界定?官還沒影兒呢,難道還有傻瓜自己提前宣告:&ot;本預備官員,上任之後,貪是免不了的!&ot;
雖然大家都明白這個傻瓜說的是實話,但總不會因為哥們兒實在就讓他做官吧?
所以現任官員們也只好舉行考試,考什麼?看誰&ot;孝敬&ot;本官員的銅錢多呀!至於&ot;廉&ot;麼,你要先廉自己,把兜裡的金銀廣施,那就自然孝廉俱全了。
所以,東漢末年到處傳唱這樣幾首歌謠:&ot;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ot;;&ot;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ot;。
對於&ot;孝敬&ot;錢這樣的小事,勢大財粗的曹家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朝裡有人好做官,孝廉身份對於曹操來說,連個三寸高的門檻也算不上。
一切都那麼平靜、那麼順利、那麼合理、那麼順理成章地走了過來。
漢靈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在二十歲那年,被榮舉孝廉,接著便憑資歷參加了工作,暫屈任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勢聚居之地,地面不大好管,但級別相當高。
啥時能熬成個市長?別急,初入仕途,來日方長,都是圈內人,升官何難?只要父親在朝中不倒,前程一定輝煌!
八 面子工程與為官之道
從領導幹部年輕化這點來說,東漢王朝做得絕對出色。
一百多來年,變戲法似的前僕後繼了十位皇帝,最大的是十五歲的桓帝,最小的殤帝才一百天,不知哪位調侃大師給縊了這麼個分明挖苦的帝號:殤!是啊,還沒學會說話就駕崩了,兩歲就加冕了&ot;先帝&ot;的頭銜,堪稱&ot;國殤&ot;。
話又說回來,不這麼頻繁地更換皇帝,又哪來得前後六位太后臨朝的機會?問題是大漢時期還有一項優良傳統,就是大面上極講究禮法,身為女人的太后,儘管能在後宮發布絕對能得到有效執行的命令,但是不能親自參加御前會議。
一個女人在一群大老爺們堆裡拋頭露面,成何體統?這就是東漢年代包括太后本人都認可的精神文明。
這樣必然需要一個傳話筒,這個傳話筒就非宦官莫屬了。這個話題咱們以後細述,還是接著說以&ot;孝廉&ot;的身份推舉為郎官,接著&ot;屈就&ot;洛陽北部尉的曹操。
成了&ot;孝廉&ot;就意味著具備了當官的資格,當官就意味著權利,權利就意味著榮華富貴,事情就這麼明白,就這麼簡單,就這麼順理成章。
可你如果真的認為升官發財就這麼簡單,那就只能說明你自己的頭腦簡單。
就算你拿到了&ot;孝廉&ot;的文憑,那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做官的。
首先你要上邊有人,其次你還要準備好成堆的銅錢,沒錢購物卡也行,反正空手套不來白狼。
現在大家已經知道了,這兩點曹操都具備,所以二十歲的年輕副縣級幹部橫空出世也就合情合理了。
前面說過,二十歲時曹操的遠大理想是當一個人民的好市長,現在萬裡長徵開始了第一步,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