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高煦(第4/6 頁)
,韃靼部分兵一定會有一撥人,向西走斡難河,然後視情況是否與瓦剌部匯合。
而朱棣認為,韃靼部的實際控制者阿魯臺不太可能向西走,往西走的,一定是大汗本雅失裡。
之所以朱棣有這種判斷,不是他拍腦袋拍出來的,而是有依據的。
從北元末期開始,如果不算兀良哈部(朵顏三衛)和東察合臺汗國(別失八里)的話,正經在蒙古高原上生活的蒙古人,就已經事實上分裂為了“韃靼”和“瓦剌”兩個部分,而巧的是,由於黃金家族的失勢,無論是哪邊,掌握實權的都是權臣,而不是大汗.只能說藍玉大將軍捕魚兒海一戰,是真把黃金家族的威信給徹底打沒了。
《明史.韃靼傳》就明確記載自從脫古思貼木兒死後,蒙古諸部就陷入嚴重的混亂之中,先後有五位北元皇帝被權臣弒殺,其中有的人甚至連帝號也沒有流傳下來,而南邊的大明因為也在忙著內戰,所以在這段時間,甚至連很多北元皇帝(明朝叫蒙古大汗)的具體姓名和出身都搞不明白。
朱棣剛當皇帝的時候,那時候北元也恰好剛解體,韃靼部的大汗是鬼力赤,隨後就是現在的本雅失裡。
朱棣判斷本雅失裡會往西走,是因為錦衣衛重點了解過這個韃靼大汗的履歷,本雅失裡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後裔,血管裡流淌著黃金家族的血液,故而得到阿魯臺等權臣的支援而上位,而本雅失裡年輕的時候是在西察合臺汗國(現在已經成為了帖木兒汗國的一部分)生活的,此前提到,帖木兒一直試圖用蒙古化來宣示自己的統治合法性,因此非常優待西察合臺汗國的蒙古貴族,所以本雅失裡跟帖木兒這老瘸子關係相當不錯。
而既然大明透過西域間諜接到了帖木兒已經出征的訊息,那麼沒道理本雅失裡沒有得知這個訊息,而本雅失裡跟瓦剌部的矛盾很小,所以一旦分頭行動,有極大的可能性是本雅失裡向西走。
而韃靼部的太師阿魯臺則是阿速人血統,阿速人是色目人的一支,在元朝屬於僅次於蒙古人的存在,現在經過百年時間,已經徹底被蒙古人所同化,不過跟其他被蒙古人同化的色目人種不一樣,阿速人有特殊之處,那就是他們武德非常充沛,跟帶英的廓爾喀人部隊、帶清的索倫人部隊的性質差不多。
這個歷史可以追溯到元朝,在元朝,全部由阿速人組成的“阿速衛”是元廷的侍衛親軍之一,其戰鬥力在元軍中可謂是名列前茅,到了捕魚兒海之戰的時候,北元朝廷被藍玉率領的明軍徹底打崩潰,“阿速衛”也跟著當時的首領哈剌章潤了,後來阿魯臺繼承了哈剌章的衣缽,靠著以“阿速衛”為核心的原北元禁軍力量,控制了韃靼部的政局。
這批人跟瓦剌部是真的有仇的,很難相信阿魯臺會放下仇恨投奔瓦剌人,就算阿魯臺能放得下,人家瓦剌人估計也容不下他,所以阿魯臺大機率不會往西走,只會往東跑,跑到東邊等明軍不追了、撤兵了,再回來。
而“擊敵於半渡”的道理所有將領都懂,斡難河,正是一個天然的限制地形的場地,如果能夠在北方限制住韃靼人的機動,那麼一個有利於明軍具裝甲騎展開屠殺的戰場,就形成了。
朱棣把在斡難河截住西逃敵人大機率是本雅失裡的緣由解釋的很清楚了,接下來就是排兵佈陣的事情。
捕魚兒海之戰時,大將軍藍玉就是以五千騎為先鋒,輕騎直入,像是狼群一樣咬住敵人,隨後大隊騎兵叢集跟上,而朱棣這次也打算採取同樣的戰術。
但這個戰術的關鍵就在於,前鋒騎兵不僅要戰鬥力強,而且必須要有足夠的韌性,做好隨時被敵人重兵合圍的打算,所以選將尤為重要。
這支北征明軍中可謂是將星璀璨,但朱棣還是在人堆裡一眼看中了自己的二兒子。
朱高煦什麼都沒說,只是點了點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