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第1/2 頁)
《宋書》中第一次出現(按照年代先後)大量北魏人名的地方,應該是在卷四十八的《朱超石傳》中:
〖&ldo;義熙十二年北伐,超石為前鋒入河,索虜託跋嗣,姚興之婿也,遣弟黃門郎鵝青、冀州刺史安平公乙旃眷、襄州刺史託跋道生、青州刺史阿薄幹,步騎十萬,屯河北,常有數千騎,緣河隨大軍進止。&rdo;〗
東晉的義熙十二年即公元416年,對應北魏拓跋嗣的泰常元年。我們在《魏書&iddot;太宗紀》的泰常元年的記載中找到了相關的文字:
〖&ldo;司馬德宗相劉裕,溯河伐姚泓……詔將軍叔孫建等渡河,耀威滑臺。&rdo;〗
《宋書》一段中出現了四個人名,而《魏書》對應的事件中只有叔孫建一人,我們有辦法把他們對應起來麼?
先來看&ldo;黃門郎鵝青&rdo;,按照《宋書》記載,此人是拓跋嗣的弟弟,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從弟甚至族弟,那麼這個人就應該也姓拓跋才對。但是在《魏書》的宗室諸王傳中沒有這樣一個身份相符的人,不過在卷三十的列傳中卻有另一個名字幾乎相同的人‐‐娥清。果然,《娥清傳》中也提到了朱超石與北魏軍隊的交鋒:
〖&ldo;劉裕遣將朱超石寇平原,至畔城遁還。清與長孫道生追之,至河,獲其將楊豐。還,拜給事黃門侍郎。&rdo;〗
不僅事件相符,連官職也完全對應。唯一的出入是,《魏書》中的這個人物姓娥名清,而《宋書》中的這個人物是姓拓跋名鵝青,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在《魏書》本傳的結尾處找到了線索:
〖&ldo;(清)以不急戰,文通奔高麗,檻車徵,黜為門卒。遂卒於家。&rdo;〗
原來娥清在北魏徵討北燕的戰爭中,由於作戰不力,導致北燕君主馮弘(即文通,北魏避獻文帝拓跋弘名諱而稱其字)出逃高麗。娥清因此獲罪受罰,成了門卒,被剝奪了貴族的身份。而在這一過程中,他很有可能也失去了象徵皇室的&ldo;拓跋&rdo;姓氏,不得不只稱呼名字。這就是《魏書》本傳中只用娥清(這個&ldo;娥&rdo;其實也不是鮮卑漢化後的漢姓,《魏書&iddot;官氏志》並不見載)來稱呼他的原因。這樣,我們就找出了第一對人名對應關係:《魏書》的娥清對應於《宋書》的拓跋鵝青。為統一寫法,我們採用《魏書》的用字,娥清的原名就是拓跋娥清。
下一個名字是&ldo;乙旃眷&rdo;,看起來似乎此人姓乙旃,名眷。我們查閱《魏書&iddot;官氏志》,知道&ldo;(北魏獻帝)命叔父之胤曰乙旃氏,後改為叔孫氏&rdo;。乙旃氏其實原來與拓跋同族,只不過是其叔父一支的後裔,所以在孝文帝改姓時就改成了叔孫。那麼這位乙旃眷就可能是《魏書&iddot;太宗紀》中所提到的&ldo;將軍叔孫建&rdo;了。《魏書&iddot;叔孫建傳》中說:
〖&ldo;(叔孫建)為都水使者,中領軍,賜爵安平公,加龍驤將軍。……太宗(拓跋嗣)假(叔孫)建前號安平公。&rdo;〗
爵位也與《宋書》完全對應了。接下來就是這個名字的問題了,是建還是眷呢?依照《廣韻》,建為&ldo;居萬切&rdo;,眷為&ldo;居倦切&rdo;,兩字聲母相同,韻母也十分相近,作為一個名字的兩種漢字譯法,完全可以接受。我們在《宋書&iddot;索虜傳》中,找到了以下一段記載:
〖&ldo;虜又遣楚兵將軍徐州刺史安平公涉歸幡能健……東擊青州。&rdo;〗
這個&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