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2 頁)
皇帝姚泓準備親率大軍對抗劉裕,又害怕沈田子斷他的後路,於是決定先消滅沈田子,然後再傾全國之兵東出潼關,與晉軍決一死戰。
沈田子的軍隊只有不到一千人,原本是被派來當疑兵的,傅弘之認為敵眾我寡,難以抵擋,還是撤軍為好。沈田子不以為然,說:&ldo;打仗在於用奇謀,不在於兵多。如今兵力懸殊,勢不兩立,我們乘敵陣未穩,突然進攻,必能獲勝!&rdo;沈田子臨陣大發激勵之詞,士兵們置之死地而後生,以一當十,殺了秦軍一個措手不及,斬殺上萬,姚泓狼狽逃回灞上,再不敢輕易進攻了。(沈家這兩兄弟果然都是打仗的猛將,加上王鎮惡、檀道濟等牛人,東晉的伐秦將領簡直是全明星超豪華陣容。)
劉裕大軍到達潼關,王鎮惡請求率領水軍自黃河進入渭水,直取長安,劉裕同意。後秦恢武將軍姚難自香城(今陝西朝邑東)回救長安,王鎮惡率兵沿渭水追擊。姚泓見狀,從灞上引兵回屯石橋(今長安城洛門東北),救援姚難。王鎮惡派部將毛德祖進擊姚難,取得大勝,陣斬鎮北將軍姚強,姚難逃往長安。姚泓慌忙調姚丕守渭橋,以阻止王鎮惡上岸,這哪裡還能擋得住氣吞萬裡如虎的晉軍?王鎮惡率大軍在渭橋邊棄舟上岸,背水一戰,大敗姚丕。姚泓等人前來救助,一頭撞上潰敗的姚丕敗兵,秦軍士卒自相踐踏,一敗塗地,姚泓本人單騎還宮。
王鎮惡從平朔門攻入長安。第二天,無路可走的姚泓率領自己的后妃、皇子以及文武百官齊刷刷地跪倒在門前,向趾高氣昂的王鎮惡請降,曾一度稱霸關中的後秦國滅亡。這一年是東晉義熙十三年,即公元417年。
劉裕及其將帥在長安大肆收羅物資金銀、寶器珠玉,可謂志滿意足。所謂&ldo;樂極生悲&rdo;,也就自此開始。幾個月後,從建康傳來訊息,劉穆之病故,劉裕失去了一大臂膀,又無合適的替補,(劉裕的手下猛將雖然如雲,良輔卻不多,這或許也是導致出現嚴重內訌的原因之一吧)思來想去,勉強提拔了劉穆之的副手徐羨之,代任其職。就&ldo;留守京師&rdo;這一專案而言,劉穆之是個合格的專案經理,徐羨之則不夠格,原先劉穆之一個人就可以搞定的事宜,都得送到關中請示劉裕了。
劉裕本欲重點經略關中地區,以便對付更為北面的敵人,現在卻不得不為回兵江南做準備。長安城內外,已是危機四伏。
十二 失去長安的帝業
劉裕大軍消滅後秦,盡殺姚羌,關中震動,各個鄰國原本都持觀望態勢,現在生怕下一個倒黴蛋就是自己。剛剛領教過卻月陣厲害的拓跋北魏暫時是不敢對劉裕有想法了。西秦的乞伏熾磐一直與後秦為敵,騷擾後秦的西部邊境,這時候拼命向劉裕示好,主動幫助晉軍掃除邊境上的零星叛軍。西北面沮渠蒙遜的北涼原本與後秦是盟國,這時就著了慌。沮渠蒙遜手下有個叫劉祥的官員覲見他,恰好那天心情不錯,被沮渠蒙遜察覺。沮渠蒙遜怒道:&ldo;你聽說劉裕入關了是吧,臉色這麼好!&rdo;說著就把他給斬了‐‐焦躁之心可見一斑。
如此好的形勢,繼續建立新的功業並非不可能。然而,在整個晉國說一不二的劉裕,卻決定撤軍回建康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宋書》和《南史》的說法,是因為劉穆之病故,劉裕擔心後方出亂子,不得不親自回去;而按照《通鑑》的說法,除了劉穆之病故這一突變因素外,諸將士久戰思歸,不願在長安駐留才是根本的原因。在我看來,這兩點都不怎麼靠得住。
先說後方的問題,劉裕已經花了十幾年的工夫,肅清了所有的反叛和異己勢力,並且在各處安插自己的絕對親信。比如建康除留守的世子劉義符外,輔佐的徐羨之、王弘,都是劉裕一手提拔起來的,其他的像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