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第1/2 頁)
一九四五年,伴隨著日本投降,中國東北突然出現了政權真空。
國共雙方都知道東北的重要性。
國共雙方收復東北的命令幾乎同時下達。
但是,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差別立刻顯現:國民黨軍主力集結在西南地區,那裡與東北是中國版圖的兩極。此時,通往北方的鐵路因為戰爭大多處在癱瘓狀態,修復進度十分緩慢。即使請求駐華美軍援助,僅僅依靠飛機和軍艦,在短時間內也不可能運送過多的兵力。而共產黨人在抗日戰爭中建立的敵後根據地,最近的距離東北南部邊緣僅百公里。共產黨武裝兵力不多,但官兵執行命令堅決。這些窮苦人家的子弟,自他們投身共產黨軍隊的那天起,就未奢望過搭乘任何一種交通工具,他們的奔襲轉戰只能依靠自己的雙腳。他們沒有輜重,除了一支步槍、少量的子彈和幾顆土造的手榴彈外,最重的就是乾糧袋,因為在他們出發的時候,根據地的百姓往乾糧袋裡塞了不少可供路上充飢的食物。
第一章 青春作伴好回鄉(12)
一九四五年九月五日,曾克林和唐凱的隊伍到達瀋陽。瀋陽的百姓第一次看見八路軍,歡迎與圍觀的人蜂擁而至,手裡舉的旗幟更是五花八門:鐮刀斧頭紅旗、青天白日旗、美國的星條旗、英國的米字旗,甚至還有偽滿洲國的龍旗和日本的太陽旗。‐‐這就是那時候的中國東北,怪異的民眾心理與混亂的社會秩序斑駁相交。
此刻,對於蘇聯,徹底打敗日本關東軍已不是問題,難題是如何處理國共兩黨在中國東北的利益。從意識形態和政治信仰上講,蘇軍與共產黨武裝應該更親近一些。但是,由於史達林對中國共產黨缺乏瞭解,更由於牽涉到未來的在華利益,蘇聯必須遵守《雅爾達協議》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將日本投降後的東北政權交給國民黨而不是共產黨。就在共產黨的一支規模不大的隊伍突然出現在瀋陽的時候,蘇聯方面得知了美國為蔣介石政府向中國北方運兵的龐大計劃,特別是美國軍艦已經進入渤海灣的情報。蘇聯方面感到了嚴重的不安‐‐中國共產黨的武裝再微弱,終究是制約國民黨政府與美國聯姻的一種力量,蘇聯有必要在國共兩黨之間尋找一種有利於與美國抗衡的政治籌碼。
九月十四日上午,在延安沒有得到任何通報的情況下,一架蘇軍飛機降落在那塊已經成為機場的空地上。曾克林從機艙裡一鑽出來,就朝跑過來的警衛戰士高喊:快去報告!我從東北來!我把蘇軍代表請來了!
駐紮在長春的蘇軍最高司令官馬林諾夫斯基元帥的全權代表貝魯羅索夫上校和翻譯謝德明中校到達延安。
朱德立即接見了蘇軍代表。
貝魯羅索夫上校宣告他的軍階不高且權力有限,此行僅為傳達馬林諾夫斯基元帥的四點宣告:
一、按照蘇軍統帥部的指示,蔣軍和八路軍進入東北,應按照特別規定的時間。
二、蘇軍退出滿洲之前,蔣軍和八路軍不得進入東北。
三、因八路軍單獨部隊已進至瀋陽、平泉、長春、大連等地,蘇軍統帥請朱總司令命令各部隊退出蘇軍佔領之地區。
四、未經蘇軍允許進入東北之蔣軍部隊,已被蘇軍繳械。蘇軍統帥部轉告朱總司令,蘇軍不久將撤退,屆時中國軍隊如何進入東北,應由中國自行解決,我們不干涉中國內政。
最後,出自同屬共產黨陣營的原因,貝魯羅索夫上校禮貌地補充道:&ldo;我的上級馬林諾夫斯基元帥,不論對總司令個人還是對八路軍,均抱深厚之同情。&rdo;
午飯後,曾克林向中央匯報了他們進入東北的經過,隨後詳細描繪了當前東北的情景:社會秩序混亂,依舊由偽警察維持治安。蘇軍佔領了東北的所有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