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三章王孫子息(第1/3 頁)
宣武皇帝提倡的生前立嗣,到底是獲得了藩王們的認同。
幾個面臨絕嗣的藩王,紛紛求嗣於皇帝,皇子們立馬被瓜分一空。
四位皇子則紛紛有了歸屬。
皇次子馨王為鄭王世子;皇三子濮王為蔡王世子,皇四子莘王為六王世子,皇五子沭王為杞王世子。
內務府直接各自撥款五十萬,給予皇子們去就任世子後的建設。
畢竟如果建新藩,這錢也是要支用給他們的,還不如充任體己錢,讓皇子們體面且膽壯的擔任世子。
皇子們有了歸屬,撿現成的藩國;藩王們有了嗣子,不絕香火;藩國再次得到照顧,財政寬裕。
簡直是三全其美。
實際上,許多親王面臨絕嗣問題第一選擇就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抱養一個過來最合適不過了。
但宗藩的繼嗣之權,在於朝廷,在於皇帝。
如今朝廷聲勢日隆,哪個藩國敢亂來?
這場親藩聚會,長達一個半月,可謂是極其隆重。
諸多世子、王孫們也是第一次見面,氣氛融洽。
宗人府也恰逢這難得的機會,進行一番族譜修訂。
旋即,頓覺一驚。
在紹武前,玉牒不分遠近,後來新朝建立後,為辨親疏,自然就對玉牒進行分化。
本朝宗親,玉牒用黃綢包裹,且宗譜表面鑲嵌黃玉;前朝宗親,則是紅綢包裹,表層鑲嵌紅寶石。
故而又名黃譜,紅譜。
相較於黃譜的爵位世襲,紅譜則是世代減替,爵位一代不如一代。
例如紹武初年的宗正瑞王府,如今已經降至鎮國將軍,除了還保持著一些體面,但已然大不如前了。
其他的一些楚王,魯王等王府,也盡數如此。
畢竟如今得勢的秦藩合陽王一系。
秦王的香火,更是在安南紮根發芽,世代享國了。
數十位親王,因為歷代皇帝的繼嗣政策,從而未有除國的,故而繁衍了不少子息。
“秦藩一脈最多,共有十八子,封君者十七人,郡主十二人,王孫共計七十二人;其次為遼王,封君者十五人……”
宗正如實彙報著:“第三代男丁共計一百二十七人,郡主兩百四十八人。”
“第四代男丁七百二十六人……”
宣武皇帝聽到這個數字,為之一震。
好嘛,三四代人就奔上千了。
不過,世祖皇帝有五十六個兒子,哲宗皇帝四個兒子,絕嗣的雖然也有十來個,但多數還是生息繁多的。
子生孫,孫生子,無窮盡也!
“幸賴世祖皇帝定下建藩之策,不然咱大明沒幾十年又得經歷一次藩王之重了!”
千餘男丁散佈在廣闊的數十藩國中,就顯得稀少了。
新建藩國反而因男丁眾多而穩固。
如秦國。
在征服寮國後,一次性就冊封了三位大君,然後陸續又封了四位大君,才穩定了局勢。
在中心地帶郡縣,邊荒蠻夷設封君,這是典型的夏君夷民政策,雖然老套,但卻管用。
而那些郡主們,則與功臣、貴族、豪族、世家聯姻,穩固江山。
聽到秦王擁有七十二個王孫,宣武皇帝嫉妒得酸水直冒。
他那個太子,二十來歲了,才給他誕下兩個皇孫,真是有辱先人。
“宗室繁多,字輩通用則罷了,但五行相生之字,卻不夠用了!”
忽然,宣武皇帝想到了一個尷尬的問題。
“臣之意,五行相生僅可用於親王、世子,餘下王孫可無須再用,如此可別貴賤!”宗正輕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