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五王勸進(第1/2 頁)
當然,滿清誰繼位,對鍾君義來說,其實也沒太大區別,鍾君義之所以這樣做,純粹就是膈應一下。
如果能夠引起他們內亂最好,不能引起內亂,也沒有太大關係。主要還是讓高起潛這個狗賊,有事可做。
不做無錯,不然到時候,想找個殺他的理由都沒有。
鍾君義擔心高起潛不敢大膽實施,臨高起潛走時還對他說:“你放心大膽的去做,成不成功,無所謂,就當給建奴添點亂。”
交代完高起潛的事情,就回到守備府的家。
而此時家裡面卻來了好多客人,周、魯、鄭、趙、潞幾個大明藩王竟然都來了。
鍾君義見過幾位王爺後就說:“幾位王爺,你們都跑到我這裡來,難道不怕朝廷怪罪?”
周王說:“鍾公子,就算我們不來,朝廷已經怪罪了。
秦所式那個狗賊,幾次都想衝擊王府,捉拿本王。
若不是公子留下的天雄衛強悍,本王如今,怕是已經在錦衣衛的詔獄之中。
鍾公子,本王來此,就是想問一下公子,以公子之功績,封侯拜將一點也不為過。
如今朝廷被奸臣當道,公子為何不上朝廷自辯?我們好向朝廷為你請封。”
鍾君義說:“王爺,我一介布衣,卻擁兵數十萬,叫我如何自辯?
我若自辯,便是取死之道,到時候,連累幾位王爺。”
趙王說:“那公子也不能就這樣拖著,我聽人說,公子的目的是做首輔。
而如今大明的首輔,尸位素餐,我與幾位王爺商議,上書朝廷,讓公子進京為輔,清君側,誅奸臣。”
鍾君義笑了笑說:“也不知道趙王,從哪裡聽來的訊息?
就算君義說過此話,那你應該也聽說過,君義不會做一家一姓的首輔。
而是天下萬民之首輔,不知幾位王爺聽說過沒有?
當年高祖問誠意伯(劉伯溫),大明的國祚能持續多久?
誠意伯說了一個數字是兩百七十七年,而大明從高祖建國到如今,已經是兩百七十六年。
魯王不相信說:“以高祖的為人,誠意伯就算算出來,也不可能會說。
鍾公子從何得此傳言?”
鍾君義說:“誠意伯當然不會當面說。
可晚上,高祖給他送去幾條魚,誠意伯嚇得趕緊辭官。
至於君義從何得到的訊息,那就不方便細說。
誠意伯回鄉後,給高祖寫了一封奏摺,知道此奏摺的人雖然不多,但也不是沒有。”
鍾君義當然不知道奏摺的事情,就是高祖送劉伯溫魚這種事,怕也是讀書人為體現讀書人高深莫測,而杜撰的故事。
潞王不解問道:“為何高祖送誠意伯幾條魚,誠意伯就嚇的辭官。”
周王瞪了一眼潞王說:“我們這些人當中,就你是多餘的。”
潞王有些囧,為緩解潞王的尷尬。
鍾君義接著說:“而今大明,也不是誅殺幾個貪官奸佞,就能挽救的。
就算君義去做這個首輔,恐也難挽大夏將傾。
君義自知並非無所不能,如今不聽朝廷號令,還能保全幾位王爺的周全。
可一旦受朝廷約束,朝廷那些人,想要找你我等的錯處,幾乎一抓一大把。
就算君義在時,君義能夠保全幾位王爺。
可讓君義百年之後,新皇肯定清算,到時候我們的子嗣,就會有滅頂之災。
幾位王爺,就不想想身後之事?”
幾位王爺頓時陷入了沉思,一直沉默不語的鄭王,思索一番後說:“大明到了這個地步,也確實是老朱家惹的天怒人怨,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