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頁(第2/2 頁)
而言,他們所看到的沒有超過這一點,還沒有對政治上的民族性形成一個清
楚的概念。愛國者的領袖人物並不總是能把政治上的民族性同文化上的民族
性嚴格地分辨清楚,例如,格奈森諾並不反對看到英國在對它有利的情況下,
在來因河與易北河之間建立一個大邦。就是象施泰因這樣主張統一的人,由
於歷史情況造成的形勢,也提不出一個明確的藍圖。究竟由普魯士,還是由
奧地利來領導統一,他們認為是無足輕重的;施泰因甚至認為即使普魯士不
復存在也是無傷大體的。這種無所謂的態度無助於排除統一的困難,只足以
表示對解決統一問題無能為力。尤有甚者,這些人認為,如果沒 有歐洲的
幫助,德意志人不能做到自己解放自己;因而他們同意讓歐洲來組織這個新
的德意志國家,由歐洲來保證它,也就是說,把它置於歐洲的監護之下。此
外,資產階級的愛國主義混雜著一些或多或少的進步的自由思想,而貴族的
愛國主義則聯想到要維持或恢復政治的或社會的舊制度。至於王侯們,他們
既不關心一種必將削弱他們主權的統一,也不關心一個必將限制他們威權的
憲法。民族團結是在暖昧不清的狀態中實現的,每個人在等待如何把勝利變
成對自己有利。在必要的期間內,他們使人民懷著希望,以激勵人民去作戰;
但是奧地利的幹預勢將確保只對王侯和貴族有利。
這個幹預是梅特涅深思熟慮和堅定不移地準備好的。法國大軍的災難已
經解放了奧地利,奧法聯盟實際上已經解體,因為這個聯盟未能按照它的原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