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1/2 頁)
針對美英&ldo;經濟統一&rdo;的立場,蘇聯丟擲了&ldo;政治統一&rdo;的方針。蘇聯
提出必須首先建立全德中央政府,在實現了&ldo;政治統一&rdo;之後,再來解決經
濟和其它方面的問題。由是在歷次的外長會議上,雙方為此吵吵嚷嚷,爭論
不休。
很顯然,德國問題的實質是:既然德國已被分成了幾個佔領區,就必然
會形成幾個不同的政治、經濟實體,每一個實體都服務於本國的對外政策目
標。美蘇戰後在全球範圍內的利益衝突已然明顯,美國顯然不會再從歐洲撤
出。自杜魯門上臺以後,經過一個時期的醞釀,美國已將遏制蘇聯提升到戰
略高度。為確保德國西部,美國將戰後為限制德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ldo;摩
根索計劃&rdo;轉變成為把戰敗德國迅速扶植起來的政策。美國對德的新目標也
得到英國的支援,這樣,美蘇所代表的東西方在德國和歐洲分道揚鑣顯然不
可避免。美國希望把德國(西佔區)變成與蘇聯對抗的主陣地。
1946 年7 月,美國向英法提出合併佔領區的建議,得到英國的響應。之
後,美國政府指示克萊著手就美英雙佔區經濟合併問題進行籌備。
7 月18 日,英國佔領區軍政府正式宣佈成立北萊茵‐威斯特伐倫州,這
是在德國西部建起的一個大州,目的是將工業重心魯爾區同周圍農業區及中
小型工業分佈地區合併在一起。
9 月6 日,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在斯圖加特發表講話,指出不應該把德
國變成一座&ldo;貧民救濟院&rdo;,應該促進德國的&ldo;經濟統一&rdo;,使德國人&ldo;承
擔起處理自己事務的首要任責。&rdo;
1947 年1 月1 日,貝爾納斯與英國外交大臣貝文於1946 年12 月2 日簽
署的&ldo;德國美佔區和英佔區經濟合併協定&rdo;正式生效,決定成立由德國人選
舉產生的經濟委員會。美英雙佔區成立。
同年5 月,雙佔區又在法蘭克福成立了經濟委員會,不僅負責雙佔區的
經濟事務,而且享有某些立法權,實際上具有一定的政府職能。很顯然,無
論是&ldo;經濟統一&rdo;,還是佔領區合併,都已不單純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
題了。
美英雙佔區成立以後,開始協調與法佔區的經濟政策。1947 年7 月的巴
黎會議成為法國同英美走到一起,東西方分野的重要里程碑。會議的中心是
討論美國提出的&ldo;歐洲復興計劃&rdo;,即著名的&ldo;馬歇爾計劃&rdo;。準備改變過
去對歐洲零零星星援助的方針,面對歐洲國家提供長期援助,支援歐洲為實
現經濟自足而進行地區性合作,從&ldo;治標&rdo;變為&ldo;治本&rdo;。出席這次歐洲經
濟會議的有西歐、北歐以及南歐的16 個國家。會議也向東歐國家提出了邀
請,但在莫斯科幹預下,東歐國家沒有參加。
法國不可能忽視巴黎會議報告中所提出的美國將在4 年內向歐洲提供
224 億美元的援助款額。因為戰後法國國內經濟困難以及它在越南和阿爾及
利亞殖民地的軍事開支,已使第四共和國財源枯竭,陷入危機。因而,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