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第1/2 頁)
決問題。
國1 億盧布以應軍需的承諾,才敢於在1877 年4 月對土爾其正式宣戰的。俄
軍取得節節勝利之後,俾斯麥卻轉而支援英奧立場,脅迫俄國作出讓步,簽
訂《柏林協定》。&ldo;東方危機&rdo;中俄國並沒有能透過這次所謂的&ldo;援助斯拉
夫兄弟&rdo;戰爭進入巴爾幹地區,僅僅從土爾其取得亞洲的阿爾達罕、喀爾斯
和巴統地區;反倒是英奧達到預期目的,英國得到了賽普勒斯島,奧匈帝國
則取得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納的佔領和治理權。
柏林會後,俄國因俾斯麥落井下石,翻覆雲雨,對俾斯麥政策發動激烈
指責,德俄關係驟然緊張。俾斯麥又轉而採取了新一輪的步驟,以鞏固他的
反法中心陣地。他暫不理會亞歷山大二世不斷施加的壓力,反與和俄國矛盾
已深的奧地利結盟,說服安特拉西簽立了針對俄國及其盟友的&ldo;德奧軍事同
盟條約&rdo;。回到柏林,俾斯麥又向各方隱瞞條約的真實內容,在回答俄使的
詢問時,他把維也納之行說成是警告奧地利不要對俄抱任何敵對情緒。與此
同時,俾斯麥又做出了要和英國談判的姿態,指使駐英大使明斯特會晤英首
相比康斯費爾德,就關於在德俄衝突時&ldo;英國將採取什麼政策&rdo;的問題進行
磋商。德奧同盟以及柏林‐‐倫敦往來頻繁的訊息迅速傳到克里姆林宮,亞
歷山大二世神經格外緊張,不得不指派主張德俄親善的沙布羅夫從內定的駐
君士坦丁堡大使改任駐柏林大使,並要求他:&ldo;透過與德締結協議,為俄國
取得必要的支援。&rdo;這樣,俾斯麥以迂迴外交的方式縱橫撣闔,迫使俄國又
乖乖回到了三皇同盟的軌道。
待沙布羅夫見得俾斯麥,以沙皇的名義向德國的宰相宣告,俄國今後的
政策僅僅是防禦性的,除了執行柏林條約外沒有其他任何目的之後,俾斯麥
眼見成功在即,立即通知明斯特,結束了同英國的談判。1881 年6 月,三皇
協定續約,德奧俄三國又恢復同盟關係,在東方危機和柏林會議上一度失衡
的大陸政策,又重新回歸原先俾斯麥的既定軌道。1884 年3 月,三國在柏林
舉行會議,決定三皇協定又續定三年。透過俾斯麥,歐洲各國都見識了德國
人的外交手腕。
新聞報業在那個時代已經相當發達了,輿論、報紙不斷地向人們傳達各
種各樣的資訊。政府的各項政策透過報紙的評論而為人們所熟知。阿登納正
是在那個時候開始了對外交政策及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思考,他認為俾斯麥的
外交政策&ldo;聰明而有遠見&rdo;。實際上,在19 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歐洲,誰不佩
服俾斯麥的外交呢!
父親是政府職員,因而常常把一些政治問題帶回家裡同幾個兒子討論。
在外交上,一家人幾乎一致對德國的縱橫稗闔予以肯定,但俾斯麥的內政問
題卻常是家裡爭論的焦點。老康納德十分尊敬俾斯麥,幾乎對宰相所有政策
表示理解和維護,但年輕的兒子們則不然,阿登納雖然年少,卻常常振振有
詞,尤其在對俾斯麥《反社會主義非常法》1問題上,父子之間經常意見相左,
爭論不休。從1881 年開始,社會民主黨在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