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1/2 頁)
的大衝擊:俾斯麥戰爭打破了自1815 年維也納會議以後形成的歐洲大陸均
勢;威廉&iddot;凱澤挑起的一次世界大戰使歐洲大陸德、奧匈、俄、土四大帝國
土崩瓦解;希特勒戰爭更使歐洲地圖面貌大為改變,徹底瓦解了歐洲秩序,
並動搖了歐洲在世界舞臺的中心地位。所以,無論統一還是分裂,德意意總
是以它的存在威脅著歐洲國際關係體系,歐洲國家無不擔心德國的潛在力量
及它重新崛起時將對歐洲國際關係構成的威脅,各國一致認為,保證歐洲和
平一勞永逸的做法就是將德國打倒,分割肢解,並把它降為農業國。戰後法
國對德的做法反映了歐洲大陸上國家普遍的戒心,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
小鄰國,更竭盡全力支援法國壓制德國。
再是德國處於一個令人敏感的戰略和地理位置。
德國地處歐亞大陸的中心,正好是東西方的交接處,它秉承了東西雙方
的文化、傳統,對東西雙方都有著重要影響。它是一個中間地帶、大雜燴,
這裡既有東方式的普魯式軍事專制傳統,又有與西方一體的基督教文化,東
方的專制權力與西方的平等自由都能在德國找到滋生的土壤。所以德意志既
是東方式的,又是西方式的,東西雙方都將它作為自己範圍內的一個重要地
區。著名的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曾提醒過世人。他認為全球的政治、經濟文
化最集中的地區就是歐亞大陸,歐亞大陸相當於一個&ldo;世界島&rdo;,而德國正
好處於這個&ldo;世界島&rdo;的中心位置,因此誰控制了德國,就可以控制&rdo;世界
島&rdo;,而控制了&ldo;世界島&rdo;就等於控制了全世界。希特勒曾經利用了德國重
要的地緣政治地位發動了歐洲戰爭,幾乎控制了整個歐洲大陸,僅就這一點
看,德國戰略地位就不該再為任何人所忽略。
正因為如此,四大佔領國都將裝置拆除計劃視為限制德國發展的一個重
要方面,阿登納欲使盟國放棄這一點,就必須考慮盟國限制德國的根本出發
點‐‐安全問題。德國所有的戰爭對手無不強烈地要求安全保證。有必要尋
求一條道路,它既能考慮歐洲國家的安全要求,又能使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歐
得以重建。
阿登納認為這看似矛盾的兩方面在很多地方可以相通,加以利用。
首先,他認為,從國際關係現狀來看,聯邦政府雖處不利的戰敗國地位,
卻有很多有利因素:東西德國的建立本身就說明美蘇冷戰對抗已經不可調
和,美國與西方聯盟的切身利益是需要有一個強大團結的西歐來抵禦蘇聯,
其中德國的力量不可或缺。而&ldo;一個戴上了鐐銬的國家不會是完全有用的好
夥伴&rdo;,這是聯邦德國可以用以向西方討價還價的重要本錢。
其次,美國是西方聯盟的中流砥柱,&ldo;一個國家的對外政策總是首先以
本國的實際利益或設想利益為主導&rdo;。美國要在歐洲推行美國政策,美國政
府的許多講話都明確表示&ldo;德國重新強大起來符合美國的利益。&rdo;這樣,美
國的支援會有利於聯邦德國實施對外戰略。
這兩點雖然不多,卻已足夠,它說明戰敗和受限制的德國並非完全處於
任人宰割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