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第1/2 頁)
令阿登納感到欣慰的是德國工會方面反應積極。儘管工會領導人同社會
民主黨人有著各種聯絡,然而工會希望參與未來共同體的各個機構,從而使
勞動者在市場組織中發揮積極作用。
在義大利,舒曼計劃受到熱烈歡迎。政府總理,天主教民主黨領袖阿爾
契德&iddot;加斯貝利反應十分積極。對於義大利來說,舒曼計劃可以帶來政治實
惠,使義大利有可能重新獲得和它以前戰勝國一樣的待遇。但加斯貝利卻對
經濟問題感到擔憂,因為義大利的重工業不夠發達,需要保護。
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三國對計劃的反應比較慎重。這三國正在試行一
種經濟聯盟,其中經濟聯合的原則雖被採納,但關稅同盟的實施卻困難重重,
荷蘭與比利時、盧森堡的差異使得人們對是否能夠最終實現真正的同盟產生
了懷疑。有鑑於此,三國在贊同舒曼計劃的政治原則的同時,提出了許多保
留意見。在比利時,由於鋼鐵企業已經實現了裝置現代化,所以鋼鐵業對舒
曼計劃態度積極,然而比利時煤炭公司破舊不堪,私營煤炭企業主卻憂心忡
忡,把比利時煤炭公司納入一個共同市場要冒相當大的風險。另外,比利時
各個工會則支援法國的建議,但資方卻懼怕法國式的統制經濟,更喜歡直接
的工業協定。鋼鐵出口大國盧森堡亦是如此。荷蘭的煤炭和鋼鐵工業雖然不
佔重要地位,卻正在迅速發展。正因為煤鋼工業尚未發展到足以對付國際競
爭的地步,所以荷蘭對共同市場也表示擔心。
總的來講,這些國家準備採納法國的建議,輿論對於煤鋼的聯營是持支
持態度的。
英國的態度完全不同,英國人不願因聯營而使英國經濟受到任何損害,
更不願損害英國主權和英美特殊利益關係。舒曼計劃的制定者讓&iddot;莫內最初
是設想在協調英法計劃的基礎上組成一個英法核心,使其逐步擴充套件成為一個
在經濟上統一的歐洲。讓&iddot;莫內在1949 年便就此與英國計劃處處長埃德溫&iddot;普
洛登爵士進行過秘密會談,但英國人不感興趣,只是想發展貿易,提出不出
讓國家主權的一些初步意義的聯合。這與莫內想借加強聯合而振興法國、振
興歐洲的宏偉計劃相去甚遠。於是讓&iddot;莫內在歐洲計劃中撇開了英國。英國
人的表現是極有意思的,在歐洲委員會和歐洲經合組織中,英國人已經顯示
出英國不願為歐洲付出任何主權代價,使這兩個歐洲組織,在進一步聯合問
題上陷入僵局,但舒曼計劃一出,英國外交大臣歐內斯特&iddot;貝文卻又怨恨法
國在不徵求倫敦意見的情況下單獨採取主動行動。因為莫內與舒曼主要擔心
英國人的討價還價有可能使計劃本身受到影響。故而將計劃針對聯邦德國,
英國和其他國家一樣,如果願意可以接受,但不能使計劃本身受到影響。舒
曼的建議在英國也引起了一些積極反應。溫斯頓&iddot;邱吉爾把它看作是&ldo;平息
高盧人和條頓人之間千百年來爭端的手段。&rdo;工黨政府發表宣告,認為這項
倡議對於把聯邦德國重新納入歐洲大家庭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工黨政府和
反對派保守黨都不約而同將自身排除在外。道理很簡單,英國和歐洲大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