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窮則獨善其身(第2/2 頁)
伏筆。
陳景雲又看到了自選股裡的中國中鐵。這隻股票自從陳景雲9.2元清倉的12月19日開始之後,一直震盪調整。
3月9日,小幅上漲漲到了8.31元。按理說,下一步的龍頭還是這隻股票。但是,陳景雲也怕啊,開頭賺了人家那麼多,三個多月莊家剛剛調整的差不多了,陳景雲又殺進去,莊家看到他,寧願這票不賺錢了,也得活埋他,還是算了,不要涉險了。
陳景雲慶幸的是,自己還沒有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不僅沒有股票加槓桿,還把放在配資陳那裡的錢取了出來。
配資這個玩法歷史並不久遠,可考就在2008年前後,江湖都言始於永嘉,永嘉也曾有“配資資金批發地”之稱,然後才逐漸複製到全國。
當時的配資,說白了就是民間借貸,但當時,監管還沒有對民間配資有明確的界定和監管,合規風險並不存在。
開始主要也是針對散戶,最初民間配資並不算普及,但隨著股市連續上漲,配資需求越來越大,從業者也越來越多,不少從事民間配資業務的因此賺了第一桶金。
僅靠民間配資,也很難成氣候,量級上就很難對市場形成擾動。企業和機構的需求才是大頭,逐漸有大的資金和金融機構入場,再加上當時流行的恒生homs系統,批次化操作十分輕鬆,配資才形成燎原之勢。
對於配資公司來說,在不遇到極端波動的情況下,配資公司就是躺著賺錢,業務規模也在逐漸擴大。
2014-2015年前後,基本形成了券商、信託、私募、銀行多渠道齊入場配資的景象,所撬動的資金量十分驚人,而這其中,最受關注且量級最大的就是信託。
後來有市場統計,因為嫁接了信託的系統監控功能、券商的客戶獲取能力、對接銀行的理財資金,2014-2015年間傘形信託業務規模或許達到3000億-4000億的巨量。
人人都有財富夢,尤其對散戶而言,看到別人賺錢想要以小博大的心態可以理解。但做配資的散戶中10人9賠,幾乎很難賺到錢。
配資是一個放大風險的行當,別人問我能不能配資,我都是勸別人不要做。
別人問該不該炒股,我也說,能承擔得起學費,那就去。
想投機,想賭博,那就要做好血本無歸的準備。
財富夢,圓的不多,碎的比比皆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