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2/2 頁)
的熱誠。明治政府則不僅沒有動搖其徹底改革的方針,並且否決了侵略朝鮮的計劃。政府的施政方針與絕大多數為建立明治政府而奮戰者的願望強烈對立,以至在1877年,這些對立派的偉大領導人西鄉隆盛組織了大規模的反政府叛亂。他的軍隊代表了尊王派維持封建制度的全部願望,明治政府則在&ldo;王政復古&rdo;實現後第一年就背叛了這種願望。政府招募了一支由一般平民組成的義勇軍,擊潰了西鄉隆盛的土族軍隊。不過,這次叛亂也足以證明當時政府所激起的國內不滿有多麼強烈。
農民的不滿也同樣強烈。從1868年到1878年,即明治最初十年間,至少爆發了190起農民起義。直到1877年,新政府才緩緩舉步,減輕壓在農民身上的重稅,所以,也難怪農民們感到新政府眼中絲毫沒有他們。農民們還反對建立學校、徵兵制、丈量土地、散發令、給賤民以平等待遇、官方對佛教的極端限制、改用陽曆,以及其他許多改變他們久已習慣的生活方式的措施。
那麼,是什麼人使這個&ldo;政府&rdo;進行了如此激烈的、不得人心的改革呢?是封建時代日本那些特殊習俗就已經孕育了的下級武士和商人的&ldo;特殊聯盟&rdo;。這些武土作為大名的心腹家臣磨鍊了政治手段,經營和管理著各藩的壟斷企業,如礦山、紡織、造紙等;而這些商人則購買了武士身份。並在武土階層中普及了生產技術知識。這種武土和商人的聯盟迅速把那些富於信心的幹練人才推上前臺,為明治政府出謀劃策並組織實施。不過,問題並不在於他們出身子哪個階級,而在於他們為什麼能如此精明能幹並且敢於實踐。十九世紀後半葉剛剛脫離中世紀的日本,其國力之衰弱猶如今日之泰國,卻能產生一批洞察形勢的領導人,成功地推行了一個最需要政治手腕的大事業,超過任何民族所曾嘗試。這些領導人的長處和短處都來源於傳統的日本人的民族特性,本書的主題就是要探討這種民族特性過去如何,現在又如何。這裡,我們只能暫先了解一下明治政治家是如何完成這一事業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