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第1/2 頁)
孩子可以對祖父母縱情撒嬌,雖然祖父母同時又是受尊敬的物件,祖父母並不承當教育孩子的角色。雖然也有的祖父母因對幼兒教育鬆弛不滿,自己來承擔教養角色,但這畢競會產生一大堆矛盾。祖母通常一天到晚守在孩子旁邊。而且,在日本家庭裡,婆婆與媳婦爭奪孩子的事極為普遍。從孩子的角度看,他可以獲得雙方的寵愛,從祖母的角度看,她常常利用孫子來抑制兒媳。年輕的母親要討取婆婆的歡心,這是她一生中最大的義務。因此,不管祖父母怎樣嬌縱孫子,媳婦也不能提出異議。常常是,媽媽說不能再給糖果吃了,祖母卻馬上又給,還要含沙射影地說:&ldo;奶奶給的點心沒有毒&rdo;。在許多家庭裡,祖母給孩子的東西都是母親弄不到的,她也比母親有更多的閒暇陪孩子玩耍。
哥哥和姐姐都奉命要寵愛弟妹。日本幼兒在媽媽生下另一個孩子時,會充分地感到被&ldo;奪寵&rdo;的危險。失寵的孩子很容易聯想到自己時常親呢的母乳和母親的床榻就要讓給新生的嬰兒了。新寶寶誕生之前,母親會告訴孩子:這次,你會有一個活娃娃而不是&ldo;假&rdo;寶寶了。以後你就不是跟媽媽睡覺,而是跟爸爸睡了,而且把這說成似乎是一種特權。孩子對為新寶寶出生做的各種準備很感興趣。新嬰兒出生時,孩子通常都衷心感到激動和喜悅,但這種激動和喜悅很快會消失,一切都是早就預料到的,並不覺得特別難受。失寵的幼兒總想把嬰兒抱到別的地方去。他對母親說,&ldo;把這個寶寶送給別人吧&rdo;。於是母親回答說:&ldo;不,這是我們家的寶寶呀!讓我們大家都來喜歡他吧。小寶寶愛寶寶,你得幫媽媽照顧小寶寶,好嗎?&rdo;這種場面有時會反覆持續相當時間,母親對此似乎也不介意。在多子女家庭會自動出現一種調節辦法。孩子們會按間隔次序,結成夥伴,老大會照顧老三。老二則照顧老四。弟妹們也是與隔一個次序的兄姐親密。直到七八歲之前,男女差別對這種安排關係不大。
日本的孩子都有玩具。父母及親友都給孩子們送布娃娃及其它玩具,有的自己做,有的是買的。窮人們則幾乎都是不花錢,自己做。幼兒用布娃娃及其它玩具作遊戲,如擺家家、當新娘、過節日等等。遊戲之前先辯論:大人是怎麼作的?有時爭論不止,就請母親裁決。孩子吵架母親就說:&ldo;貴人度量大&rdo;,勸大孩子忍讓。常用的話是:&ldo;吃虧者佔便宜&rdo;,意思是,你先把玩具讓給小孩子,過一會兒,他玩膩了,又想玩別的&iddot;,這玩具還是你的。母親這個意思,三歲的孩子都能很快領悟。或者,在玩主僕遊戲時,母親會讓大孩子當僕人,說大家都高興,你也有樂趣。在日本人生活中。這種&ldo;吃虧者佔便宜&rdo;的原則,即使在成年以後,也受到廣泛尊重。
日本人訓育孩子,除訓誡與嘲弄之外,另一個重要的手段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甚至隨時給孩子吃糖果也被認為是轉移注意力的辦法之一。隨著孩子接近學齡,就會採用各種&ldo;治療&rdo;方法。如果孩子脾氣暴躁、極不聽話、喜歡吵鬧,無法管束,母親就把他們帶到神社或寺院去。母親的態度是&ldo;讓我們求神佛給治療吧&r;。多數場合相當於一次愉快的郊遊。施行治療的神官或僧侶與孩子嚴肅談話,問孩子的生日和他的壞毛病。然後他退至後屋祈禱,再回來宣佈病已治好。有時則說,孩子淘氣是因為肚子裡有蟲子。於是,他給孩子作祓,清除蟲子,然後讓他回家。日本人說這種方法&ldo;短時有效&rdo;。也被認為是&ldo;良藥&rdo;。把一種盛滿幹艾粉的小型圓錐形容器放在小孩的面板上,點火燃燒,叫作&ldo;灸&rdo;。其斑痕留在身上一輩子。艾灸是東亞一帶古老的流行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