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1/2 頁)
十月下旬施琅隨鄭成功南下攻詔安,從二十九日至十一月初一,連續三天圍攻縣城。由於詔安縣城牆堅固,清軍堅守不出,因而久攻不下。不得已,鄭成功只好下令撤圍南下,進抵黃崗,準備攻打潮州總兵郝尚久。
這時,施琅的族叔施福帶領澄海人黃海如來投。施氏叔侄倆曾一同隨鄭芝龍降清,現在又再次聚於鄭軍中。在《先王實錄》中楊英記載:黃海如見鄭成功後,便勸說鄭成功放棄攻打早有準備的潮州城,改為攻掠實力相對弱小之敵,以裕兵餉。鄭成功採納了他的建議,便以黃海如為謀士,開始揮軍征剿各地不遵號令的割據勢力,一方面籌集軍餉,另一方面補充兵員,擴大力量。鄭成功在揮軍攻打這些山寨的過程中,進行過一些殘酷的殺戮,以揚軍威,樹立威信。這個時期的鄭軍力量還不甚強大,在當時豪強林立的境況下,採取強硬手段以收威懾之效也是必要的,但卻難免殺戮太重;《先王實錄》中對此雖有所迴避,但仍有記載:&ldo;藩進入洋x(左氵右戎)水,平山寇有員山寨和尚寮恃險不服,攻之,……藩揮令各鎮將寨掘平之,男婦一盡剿殺無遺,餘寨聞風歸順……&rdo;
當時,潮州土豪多有鄉團武裝,擁兵割據,佔地為王,既不向清朝的官吏納稅交糧,也不服從鄭成功的號令,甚至抗拒、偷襲鄭軍。鑑於這些地主武裝力量不很強大,鄭成功決定逐一分兵平定。《先王實錄》記敘了這一時期施琅在鄭軍中的戰鬥經歷。十二月,施琅奉鄭成功之命,率兵攻破與鄭軍對抗的揭邑白灰寨,擒獲負隅頑抗的李芳,左近各寨聞風懾服。順治七年(1650年)正月,鄭成功進軍至潮陽,施琅奉命率兵攻破了對抗鄭軍的溪頭寨。二月,鄭軍進入洋x(左氵右戎)水,攻打恃險不服並抗拒鄭軍的諸寨。四月,施琅隨鄭成功打敗九軍,&ldo;破其溪頭寨之頑惡而險要者&rdo;。緊接著,鄭成功與鄭鴻逵合兵攻打新墟寨。此時,與新墟寨相勾結、打著南明旗號的潮州總兵郝尚久率部馳援新墟寨,鄭成功下令攻之,&ldo;左先鋒施琅、後鎮陳斌等向前,才交一合,左右伏兵齊出,陳斌、施琅躍馬沖入敵陣中砍殺,鋒不可當。虜遂奔潰,生擒尚久中軍陳祿而回,諸將繼進追殺,橫屍遍野,尚久僅以身免。&rdo;五月,鄭成功率部轉戰至揭陽,施琅再行招撫,接收了詔安九甲的農民起義將領萬禮,並收編了他所帶領的義軍數千人。
短短半年多的時間裡,施琅隨鄭成功轉戰各地,猶如龍歸大海一般,縱橫馳騁,所向披靡,攻城拔寨,連獲大捷,之後繼續採取寓撫於剿、以剿逼降的策略,取得了顯著成效,充分展示了施琅知兵善戰、富於謀略的軍事才幹,在鄭軍中樹立起了很高的威望,贏得了將士們的信賴和尊重。其所率領的左先鋒鎮,成為了鄭軍中作戰能力最為強悍的一支部隊。
1650年8月,施琅跟隨鄭成功回到了福建。鄭成功的軍隊力量雖然不斷壯大,但所佔據之地盤卻甚為狹小,缺乏一個穩固的後方和長久的立足之地,鄭成功深以為憂。《先王實錄》記述說:早在1647年11月,鄭成功就在為缺乏根據地而苦惱,他曾說:&ldo;我舉義以來,屢得屢失……欲擇一處,以為練兵措餉之地。&rdo;黃海如到來後,鄭成功與之討論這個問題,黃海如建議鄭成功奪取潮州為根據地,認為潮州城池堅固,便於防守,更重要的是,潮州地域寬廣,人多地廣,物產豐富,可滿足軍隊所需。為此,鄭成功曾一度準備選擇潮州地方作為根據地,多次對潮州城發起攻擊,但均無功而返。鄭成功終於意識到,己方所長是海戰,陸上清軍的八旗兵剽悍兇猛,勢力強大,自己的軍隊根本無法與之抗衡。於是,鄭成功決心像父親鄭芝龍一樣,建立一支強大的水師,他